河南新蔡留守娃乘"爱心直通车"赴广东圆团聚梦
2013年07月10日
7月8日,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的30名留守儿童,乘坐“爱心直通车”抵达广州,与在广东打工的父母团聚共度暑假。这项活动是由新蔡县凯旋双语实验学校发起并出资组织的。
这些孩子所在的新蔡县凯旋双语实验学校,是一所留守儿童学校,学校的1100多名学生中,95%以上都是留守儿童。今年暑假前,学校做了一次暑假心愿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孩子的心愿,就是能在暑假见到久未谋面的爸妈。
这个结果刺痛了校长汪舰的心。
“孩子们太需要关爱了,不能让孩子再孤孤单单过暑假。”汪舰决定,由学校拿出费用开通“爱心直通车”,选上30名与父母离别时间最长、家庭经济拮据的孩子,护送他们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广州,圆孩子们一个梦。
这并不是该校的首次“爱心之旅”。自2010年暑假开始,该校已连续三年组织了送留守儿童进城见爸妈的活动。2010年南下广东、2011年北上首都、2012年东进上海,每次活动都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年暑期该校再次组织了送30名留守儿童前往广州的“圆梦之旅”。
7月8日下午4点半,“圆梦广州——爱心直通车”大巴车开进广州市区。江悦宾馆外面,聚集着几十位中年人。他们都是留守儿童们的家人,来自东莞、深圳、惠州等地,最早的上午8点多就到了约定地点。
一下车,10岁的牛宁辉跟妈妈和姐姐抱做一团,泣不成声。“我在塘厦打工,为了接孩子,早上4点多就出发了。”牛妈妈最先止住哭声,“先乘大巴到广州火车站,不认识路,坐完地铁换的士,折腾到11点多才到宾馆。”记者劝将近20岁的姐姐牛葡萄,“别哭了,见到弟弟应该高兴才是啊。”“一年多没看见他了,我就是有点忍不住。”年轻的女孩子缓缓道出原因。爸爸去年因病去世了,母女两人打工收入菲薄,只好把弟弟一个人丢在老家。“以前他像宝贝一样,现在见面,觉得他一个人孤孤单单,很可怜,突然就忍不住了。”
汇报表演过程中,小宁辉一直坐在妈妈腿上,搂着妈妈的脖子,始终不曾松开。
时欢杰的爸爸在深圳打工十几年,操一口南方普通话。见到姐弟俩,他最先做的是用手机给孩子拍照,然后通过彩信发给妻子。“孩子他妈上班没来,没办法,火车票太贵了,要79.5元,可又急着想看孩子一面。”他向记者解释。
“我和弟弟已经有两年多没见爸妈了。”在车上,程梦丹拿着手中编织的小花篮说,这是她要给妈妈的惊喜。可老师私下告诉记者,“梦丹姐弟俩的父母虽然能来,但只能陪他们这一个晚上,明天或许姐弟俩又要跟我们一起回来。”
一下车,弟弟程争峰就在等候家长人群中找到了爸妈。从见面后,一家四口人的手就没有再松开。
在孩子们的汇报表演中,梦丹的父母先是开心地笑,然后是欣慰地哭,但是,他们手中的手机却一刻没有“停歇”——他们想一秒不漏地把孩子的表演录下来,刻在心里。
程爸爸说,他们两口在工厂里打工,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后半夜到第二天中午,只有下午能休息。本打算看下孩子就让孩子走的,但孩子扑到自己怀里流泪的那一刻,他反悔了,决定让孩子们留下来20多天,好好带孩子转转,“他们这么费劲地来,我们累点,值了。”
当记者“悄悄地”把程爸爸的决定告诉了梦丹,她的反应让记者大吃一惊,“弟弟留下,可我明天一定要回去,家里还有奶奶需要照顾。”可她眼角的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掉……
婷婷的爸爸在深圳龙岗区一家企业打工,因为刚刚换了工作,新的工厂不好请假,学校老师与其沟通时,很久没有见女儿的爸爸有些犹豫,希望到时能说服老板来广州见女儿。
但结果还是令人遗憾,当婷婷经过两天的车程到达目的地时,爸爸却没能赶来。
婷婷此次来广州,带来了一张优秀的成绩单,她在学校不仅成绩优良,还多才多艺,为来广州给爸爸展示,在学校排练节目时十分刻苦,学校准备的6个节目,她参与了4个。
在与家长见面的院子里,没有见到爸爸的婷婷一个人低着头躲在了角落,泪水悄然落下。一直照顾着她的老师轻轻的劝慰着她,小伙伴们也围了过来,和她说话。
看着伙伴们一个个跟着家长离开,婷婷的眼中有了一丝暗淡。她知道,明天,她只能跟随学校的车返回家乡。而上一次与爸爸相见,已是一年前的事情。她与爸爸的沟通,就是每周末的一次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