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2010年5月20日
实推进灾后精神家园建设。强化感恩制度,实现感恩常态。制定年度感恩文化活动总体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形成“政府引导、部门推动、群众主体、全社会参与”的格局。坚持把对党、对组织、对群众和父母的感恩态度、道德品质情况纳入干部综合评价中。形成倡树感恩文化的长效机制,促进感恩教育、感恩活动的常态化。
     强化感恩导向,干群感恩互动。坚持旗帜鲜明地倡树感恩文化,教育和动员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感恩奋进、加快发展。通过一手抓党员干部教育,一手抓普通群众教育,形成全市干群感恩奋进的良性互动。
    “感恩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倡树感恩文化,不仅继承传统而且弘扬时代精神,努力使感恩文化更加适应时代和实践的需要,在灾后重建中使深深根植于民族性格中的感恩情愫和感恩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彰显出崭新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催生感恩自强、加快重建的思想共识,弘扬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全社会的感恩自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不断增强,深深根植于民族性格中的感恩情愫,在灾区人民身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形成感恩自强谋发展、聚精会神搞重建的强烈共识。进一步振奋了不等不靠、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加快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全市干部群众在感恩自强意识的激励下,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勇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可望如期实现。进一步激发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8.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66.1%,多项经济指标达到建市以来历史最高水平。全市经济呈现“速度加快、结构趋优、质量向好、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进一步形成了关心关爱、互相帮助的社会氛围,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震后及时开展心理救助治疗,带去党和政府、社会的关心和温暖,激发鼓励灾区群众勇敢面对生活。灾区干部群众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关心他人、友爱互助的意识不断增强,形成知恩、感恩、报恩的浓厚社会风气,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