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李斯的《谏逐客书》
2011年07月19日
李斯是战国时楚国上蔡人,年轻时在上蔡郡里当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后到秦国寻找发展机会。李斯先到吕不韦家中做门客,吕不韦推荐他当了郎官,后来李斯劝说秦王嬴政抓紧时机“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吏。秦王嬴政采纳其计谋,派遣谋士“持金玉以游说诸侯”,离间各国君臣,果然收到了效果,李斯又被封为客卿。
正当李斯春风得意、青云直上时,秦国发生了“逐客”事件。原来韩国派了一个名叫郑国的水利工程人员来秦国做奸细,郑国为秦国修造一条工程浩大的水渠,目的是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不久,郑国的阴谋被发觉了,于是秦国的王族大臣劝秦王驱逐东方各国到秦国的游士,秦王下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这时,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信中说: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齐,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秦王看了这封信后,马上收回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