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晋书·宣帝纪》记载:“魏武(曹操)察帝(司马懿)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由此可知,曹操猜忌司马懿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察觉他有“雄豪志”,担心子孙后代驾驭不了他;二是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所谓“狼顾”之相就是行走向后望时头动身不动;三是曾梦见“三马同食一槽”。司马姓有“马”字,“槽”与“曹”同音,这个梦有司马氏吃掉曹氏的寓意。曹操感到这是个不祥之兆,所以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打算除掉他。但曹丕对司马懿十分信任,并没有将父亲的话放在心上,反而处处保护司马懿。司马懿也觉察到曹操对他有疑心,更加勤于职守,日以继夜地工作,事无大小亲力亲为,这才逐渐打消了曹操的疑虑。
伺机消灭曹爽集团
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操死于洛阳,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十月,曹丕使群臣逼汉献帝行禅让之礼,正式登上皇位,是为魏文帝,曹丕先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督军、御史中丞、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五年(公元224年),魏文帝亲征吴国,委任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假节,加给事中、录尚书事,领兵五千,留镇许昌。魏文帝临终前,司马懿与中军大将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共同辅政。魏明帝曹睿即位后,同样对司马懿深信不疑,对他委以重任。太和元年(公元227年),诏司马懿率所部屯宛城(今河南南阳),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从此,司马懿成了掌握实权的一方统帅。
不久,新城郡太守孟达叛魏降蜀,司马懿一面写信稳住孟达,一面潜军进讨,昼夜兼行,八日至上庸城(新城郡治所)下,十六日而灭孟达。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司马懿升任大将军。
这时蜀国丞相诸葛亮与吴国联合,不断出兵攻魏,严重威胁魏国西部地区的安全。明帝命令司马懿驻扎长安,统领关陇诸军对抗诸葛亮,因御蜀有功,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司马懿被升为太尉,成为全国的军事首脑。
公元238年,明帝死,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受遗诏辅佐8岁的少帝曹芳。曹爽想专制朝政,使魏帝下诏迁司马懿为太傅,独揽尚书台大权。但曹爽既无军事才能也无政治才能,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正始八年(公元247年),曹爽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迁魏太后于永宁宫,直接把魏帝控制在手中。司马懿故伎重施,称病不出,暗地里伺机消灭曹爽集团。
公元248年,曹爽心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借辞行来观察司马懿的病情。司马懿假装病危,令两婢扶侍,衣服也拿不住,吃粥流满胸前,气喘不已,言语错乱。李胜告诉曹爽:“司马懿快要死了,不足为虑。”故曹爽由此放松了警惕。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曹爽兄弟随魏帝谒明帝高平陵,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以“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等罪名,废黜曹爽兄弟,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就这样,魏国的军政大权从此落入司马懿之手。
“三马同槽”成现实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八月,司马懿死,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执政。司马师字子元,是司马懿的大儿子,沉毅多谋,也善用兵。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中书令李丰和国舅光禄大夫张缉等密谋发动政变,欲以夏侯玄代司马氏执政。司马师得到消息后逮捕李丰、张缉、夏侯玄等人,诛其三族,并逼曹芳废张后,司马师担心曹芳报复自己,便先下手为强,逼太后废掉曹芳,立十四岁的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拥曹派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矫太后令移檄郡国,起兵讨伐司马师。司马师令弟弟司马昭镇守洛阳,亲统十万大军讨伐,毋丘俭败死,文钦逃奔吴国。
司马师返回许昌后病危,司马昭从洛阳前往许昌探望。司马师死后魏帝命司马昭留镇许昌,司马昭采用傅嘏、钟会之策,擅自率军而还,至洛阳后进位大将军、录尚书事,辅政。甘露元年(公元256年),加号大都督,奏事不名。这时征东将军诸葛诞勾结吴国,举兵造反。司马昭即挟魏帝、太后东征打败叛军,诛诸葛诞三族。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司马昭进位相国,封晋公,加九锡,与亲信贾充等人谋划禅代。曹髦见王室威权日去,颇不甘心,一日,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王沈、王业立即向司马昭报告,当曹髦率殿中宿卫等进攻相国府时,被贾充部将成济所杀。当时朝野震动,议论纷纷,尚书左仆射陈泰等人要求斩贾充以谢天下,司马昭不许,乃归罪于成济而诛之。这时司马昭不敢公然篡位,迎立十四岁的常道乡公曹奂为帝。
为了树立威望,司马昭决定完成统一大业,他认为吴国实力相对较强,决定先平弱小的蜀国。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兵十八万,令钟会、诸葛绪、邓艾兵分三路进攻蜀国。十一月,邓艾军至雒县(今四川广汉西北),刘禅投降,蜀亡。咸熙元年(公元264年),进封司马昭为晋王,并以其子司马炎为副相国,晋世子,正当司马昭准备取代曹魏称帝时,不料于次年八月死去。司马炎继位为相国、晋王。十二月,他仿效汉魏故事,逼曹奂禅位,改国号为晋,成为晋朝第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