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名将李广为何终身“难封”
2011年07月26日
历史上曾有典故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李广难封”,说的是西汉一代名将李广,一生虽历任七郡太守,前后与匈奴作战四十多年,亲历大小战役七十余次,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中,更是勇冠三军,在昌邑城夺取叛军大旗。但如此一员名将,却终身“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这究竟是李广时运不济,还是平庸无能?
恕越楚斗胆妄断:“李广难封”,并非时运与才能使然,而是朝廷有意压制。
李广是三朝元老,文帝说他是“生不逢时,若赶上高祖打天下时,能封万户侯”。在景帝平“七国之乱”时,李广虽立下大功,却因接受梁王授予的将军印,未能得到封赏。这应该是李广悲剧生涯的开始。要知道这梁王是盯着大汉朝皇帝宝座的,身为大汉骁骑将军,居然接受一个诸侯王的授印,你让当皇帝的心里怎么想。且李广又被称为“才气天下无双”,一旦与诸侯王联手谋反,还真是后患无穷。
所以,景帝只能让李广在上谷、上郡等边关来回转悠去对付匈奴人,反正你李广也喜欢打仗。
李广带兵有方,爱兵如子,自己所得赏赐都分给部下,连老谋深算的程不识也称赞李广治军有方。若某一天李广振臂一呼,军中响应者必然甚众。
但李广生性孤傲,且报复心强,杀戮过多。如此李广,怎能不让景帝尤其是武帝后怕呢?如让李广封侯并身居朝中高位,便可能成为第二个降不住的周亚夫。
由此,便不难解释在后来的历次对匈奴征战中,李广或无缘参与,或只能当配角,并不时受到打压排挤。
在汉军对匈奴的大决战中,卫青依据刘彻的密诏,让他出东路迂回绕道出击,结果迷路错失战机。李广主动承担罪责,又不愿受卫青遣人审讯之辱,便拔刀引颈自刎。
部下军士大夫一军皆哭。司马迁则用他的《史记·李将军列传》,为“飞将军”李广,为李家三代的悲怆而寄托哀思。(据 广州日报 作者:越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