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揭秘历史上的范蠡和西施

2011年12月06日

    范蠡是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商人,被誉为商人的鼻祖,一代商圣。据说范蠡在助越灭吴之后和美女西施携手泛舟江湖,过上了幸福生活。故事是这样的: 

    公元前494年,越国攻打吴国,越国战败,被迫向吴国求和请降,为表示臣服,越王勾践在范蠡陪同下到吴国为奴,在吴国,勾践老老实实干苦力活,逐渐赢得了夫差信任。三年后,夫差赦免勾践、范蠡回国。回国后,勾践下定决心打败吴国,报仇雪耻。范蠡、文种等人出了不少主意,其中有发展经济、训练军队、增强国力等,还有一个计谋是送给夫差美女,以消磨他的意志。范蠡到民间物色美女,民女西施和郑旦被选中送到吴国。夫差见到这两个绝色女子,非常高兴,说:“越国贡献的这两个女子是勾践尽忠我吴国的证明呀!” 

    夫差手下的大臣伍子胥却不以为然,说:“勾践送美女,另有目的,大王接受,以后必有后患。”夫差听不进去,执意收下了这两个美女。郑旦后来生病而死。 

    在这一过程中,范蠡与西施产生了感情,并私订终身。越国于公元前473年打败吴国,实现了复仇的目的。范蠡立有大功,被封为上将军,但是他却急流勇退,毅然离开越国,带着恋人西施泛舟江湖。据《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这是说范蠡与西施,离开了越国,来到了理想的乐土,过上了美满的生活。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虽然优美动人,却无历史依据。《史记》清楚记载,范蠡离开越国后,带领全家人来到齐地,“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治产数十万。”在这里,根本没有西施的影子。后来,范蠡到陶经商,也没有西施。 

    认为历史上没有西施的学者认为,在记载春秋战国历史比较严肃的史书中,如《左传》、《国语》、《史记》等均没有提到西施,《国语·越语上》提到越国送美人的事,但没提西施名字,西施的故事是后人演绎出来的。 

    我对这种观点有疑义。西施是没有在《国语》、《史记》等书中出现。不过,这不等于历史上没有西施这个人。在先秦诸子著作中曾多次提到西施。比如,《墨子·亲士篇》说:“是故比干之殪,其伉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车)裂,其事(功)也。”这是最早提到西施名字的史料。比干、孟贲、吴起三人都在《史记》中多次出现,照此推论,西施当确有其人。墨子(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生活的时代距吴越争霸时间最近,因而他所说的西施当是可信的。 

    此外,在《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管子》等书中也出现过西施的名字,在《庄子》一书中,三次提到西施,其中有著名的“东施效颦”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综合有关材料,可以说,西施是春秋后期越国的一个普通的乡间女子。因越国要灭吴国,施用美人计,于是派范蠡到各地寻找美女,西施天生丽质,美貌无比,被选中送给了吴王夫差。西施的任务是以美色迷惑夫差,削弱夫差的意志和斗志。越国打败吴国后,西施完成了使命。因为西施不是有影响的大人物,所以不为史家所重视,民间老百姓却非常喜爱这个美丽的女子,同情她的遭遇。在中国文化中,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原型,演绎出的丰富多彩的故事不胜枚举。

    既然西施确有其人,她又没有和范蠡共同出走,那么,她的结局如何?抛开民间传说不谈,我认为极可能是被沉江而死。 

    从上文所引墨子的话看:“西施之沉,其美也。”这是说西施被沉入江水,是因为她的美丽。为什么西施美丽却被沉江呢?这里还要从越王勾践说起。在范蠡、文种的帮助下,勾践发誓灭吴雪耻,他以卧薪尝胆激励自己,在国内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终于灭掉了吴国。吴国灭后,勾践帝王家天下的心态膨胀,诛杀有功之臣,范蠡侥幸脱身,文种却未能幸免,既然勾践连功勋显赫的范蠡、文种都不放过,弱女子西施就更不在话下了。但是人们不愿意看到这么好的女子被推到湖中淹死,于是传出了她和范蠡泛舟同游江湖的美丽故事。(来源:论剑历史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