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句浅析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当身处困厄的境地是就得要学会变通,思维变通后自然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可以借鉴的人、事物、经验或意见。
4.满招损,谦受益。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5.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建一座山建到九仞高的时候停止了,只差最后一筐没有完成,比喻功败垂成。
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举荐贤能对外不(因私人恩怨)摒弃仇人,对内不(因避嫌)而摒弃亲人
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的追求应该不是停留在言论而应该善于行动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只有自己品行端正,不用强制命令,别人也会学习,自己思想行为不端正,虽然命令了别人也不愿意服从。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饮食不要求饱,居住不要求安逸舒适。要善于行动而语言谨慎。
1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
12.上善若水
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13.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理一个大国 其实就像烹煮饭菜一样。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
1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从事于学问,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从事于道,知识一天比一天减少
15.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仓库丰盈就能顾及到去讲究礼节,能吃饱穿暖,那么就会考虑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1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道路多么漫长,多么遥远啊,我将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比喻要不懈追求人生的。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流动的水不会腐臭 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 都是因为运动的缘故
18.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有紧有松,不过分紧逼,也不过分放纵,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道理
1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在河边羡慕人家的鱼 还不如回家自己织网(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