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一个中医学院教授的养生观

2012年05月05日

    唐宋,1940年出生,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教学、临床、科研以及行政管理工作,中医理论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他在养生上追求“道法自然”,重视肝脾等脏腑功能;在生活上把“三好”——心情好、吃饭好、活动好,作为保健的准则。

(资料图片)

  知足常乐 注重肝气条达

  唐教授经常说,心情好,肝气畅达,气的升降出入和谐,五脏安和,健康就有保障。中医养生强调保持情志舒畅,就是这个道理。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就要多和群众沟通交流,倾述烦恼,心情自然就好了。对于过往事情,唐教授也淡然处之。他常说,人生在世,酸甜苦辣的往事很多,但要多回顾“甜”,“酸、辣、苦” 就不再回味了,所以自己总感到很知足,无论是退休前的工作,还是退休后的生活,还是对于家庭和孩子,他都非常满意和知足。俗话说得好,“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知足常乐”是保持好心情的法宝。

  食饮简杂 重视后天之本

  唐教授十分重视脾胃强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运化无权,导致水湿内停,聚而产生水湿痰饮,出现痰咳、水肿、肥胖等症。湿性重浊黏滞,致病缠绵难愈。唐教授在临床上特别注意防湿邪。他建议可多服用薏苡仁粥、山药粥等以健脾利湿。如果湿邪重的话,可在饭前半小时喝藿香正气水。他常告诫学生“除治湿不健脾,非其治也;治湿不利尿,非其治也;治湿不理气,非其治也”,他还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治湿不温阳,非其治也”的理论。临床从健脾、利尿、理气、温阳4个角度防治湿邪。唐教授平时特别爱喝水,并且是喝白开水,小口频饮,促进机体排湿祛邪。

  为了保护好胃肠功能。唐教授常保持吃饭八成饱,并且每周有1~2次晚上不吃饭,只喝水、吃水果或喝牛奶。唐教授吃饭不挑食,什么都吃,什么都能吃,不强求每天荤多少,素多少,水果多少。他掌握一个原则:“吃什么都要可少不可多”。唐宋教授强调饮酒要适量,决不要多饮,以防助湿,以每周1~2次、每次50~60克为宜。

  修德养性 心身双修并重

  唐教授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对病人和善亲切。有些病人有病时,流露出无助、抑郁、烦躁等情绪,唐教授总是耐心、细致、周到地诊治,用很多的时间去和他们沟通,开导他们。唐教授常说,养生以修德为首务,修德则以修心为中心,《黄帝内经·太素》记载:“修身为德,则阴阳气和。”孙思邈认为养性就是以“善”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平时多读书、读好书,豁达开朗,乐善好施,以奉献为荣,以助人为乐,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愁容满面,追求自然平和的心态,就会健康长寿。唐宋教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坚持锻炼 保持身脑不闲

  唐教授坚持积极锻炼。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习练八段锦或太极拳40分钟,坚持了十余年,从未间断。虽然退休了,他每周仍然坚持出3天门诊,还要参加学院和社会方面的工作,看材料、备课、讲课。为了减缓大脑的自然衰老,唐教授喜欢背诵《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经文和方剂歌诀,经常大声背诵。空闲时,在家常做些家务,如买菜、做饭等,并认为这是锻炼脑和身体的好机会,这样才能保持身脑不闲,身脑不老。(中华中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