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常被鼓励、安慰的孩子 85%不怕难关

2013年12月12日

    台湾《亲子天下》杂志日前刊文说,没有自信、对自己看法负面的孩子,“妈宝”指数高,一遇到困难就习惯转头找帮手。重视孩子自信和正向能量的家长,容易养出乐观不怕难、愿意和父母敞开心胸、面对困难也不放弃的孩子。

    文章摘编如下:

    “亲师座谈”从小学蔓延到大学了,大学生选不到课要爸妈出面拜托教授。毕了业,求职面谈要家长陪同,踏入职场,工作做不完带回家要爸妈帮忙做……

    社会上的“妈宝现象”让人摇头叹息,家长们也承受了许多责难。为了了解父母的教养取向是否影响孩子面对挑战时的态度及自我评价,《亲子天下》与台湾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合作,于10月1日至9日,问卷调查台湾1584名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调查结果发现:没有自信、对自己看法负面的孩子,“妈宝”指数高,一遇到困难就习惯转头找帮手。重视孩子自信和正向能量的家长,容易养出乐观不怕难、愿意和父母敞开心胸、面对困难也不放弃的孩子。

    发现1

    超过7成爸妈懂赞美,但1╱3缺乏鼓励安慰

    调查结果发现,超过71%的父母,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愿意称赞孩子。然而,当孩子遇到挫折,会安慰、鼓励孩子的父母就不如赞美多。有1╱3以上的孩子表示,当遇到挫折时,父母“很少”或“从未”给予安慰、鼓励。

    父母正向的教养态度,让亲子关系较为稳固,75%以上的孩子对于父母的爱很有安全感,相信爸妈不会因为自己“做错事”或“成绩不好”就不喜欢自己。也有近66%的孩子自信认为:在爸妈眼中自己是个不错的孩子。

    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副教授、《Coach父母学》作者陈恒霖认为,高比例的父母亲愿意称赞孩子,值得肯定。不过,台湾儿童福利联盟社会工作处处长白丽芳也点出父母亲在“称赞”、“安慰”上有年龄的差别待遇。小学阶段“表现好‘总是’被爸妈称赞”的比率将近4成,到初中却只剩下1╱4。当遇到挫折时,爸妈“总是”给予安慰和鼓励的比率,到初中阶段也减少10个百分点。

    “是否孩子长大后,爸妈对于他们的好表现就视为理所当然,遇到挫折也不需安慰?”白丽芳提醒。

    发现2

    常被鼓励、安慰的孩子,85%不怕难关

    缺少鼓励、安慰的孩子,86%不跟爸妈说心事

    更多数据证明,常鼓励、安慰孩子的爸妈,孩子愿意接受挑战,也会对父母敞开心胸。

    调查显示,常被爸妈鼓励、安慰的孩子,遇到不会做的事,会努力找方法自己试着做的比例高达85%,明显高于少被鼓励和安慰的孩子。

    这次调查也发现,采取正向教养多鼓励和赞美孩子,亲子关系亲密,孩子愿意吐露心事和信任父母建议。

    调查结果中有近55%的孩子心情不好时,不会和爸妈聊心事,初中生更接近6成。交叉比对后发现,那些很少或从未获得爸妈鼓励、安慰的孩子,有高达86%就算心情差,也不会找爸妈谈。

    不谈心事,当然在关键时刻更不愿意听父母的意见了。高达82%的孩子在做决定时,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但少被父母称赞的孩子,却仅不到一半会接纳父母的建议。

    青春期的孩子不愿和爸妈谈心,可以理解,但过半的小学生不和爸妈聊心事,白丽芳感到惊讶。她指出,或许家长说话的方式,并没有引起孩子想要对话的欲望。孩子若从父母处得不到安慰和鼓励,心中难过时,自然也不会向爸妈寻求帮助。不能向爸妈坦承错误、说内心话的孩子,心中埋藏的大石头更令人忧心。

    白丽芳建议,青春期的家长与孩子相处要“重质不重量”,不要说教,例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电影、讨论书或最近发生的新闻等,从聊天中传达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