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无我感恩茶礼”
2012年02月07日
“无我感恩茶礼”是2011年度首都杰出茶人、著名哲学家楼宇烈教授提出来的。身为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和著名国学大师,楼宇烈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普及。他视茶文化为传统文化复兴的良好载体,开创性地提出“无我感恩茶礼”,将传统感恩文化与茶俗礼仪结合起来。
楼宇烈教授认为,这些年来,在弘扬传统文化时,光讲抽象道理,很难让人来体悟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应该借助一种可操作性的东西。在传统文化中,艺包含了文艺、武艺和技艺三个领域。文艺是文学艺术,武艺就是拳术,技艺则包括中医、茶艺、花艺、琴棋书画等。对于茶艺和茶道来讲,不能只是喝完茶就完了,要把它升华,能够体会到人生的道理。这也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征,不是只讲实用,在实用的基础上还要提升到对人生的认识。这就是“无我感恩茶礼”创立的缘起。
“无我感恩茶礼”的“无我”与佛教和道教中的“无我”概念不同,是从最浅显的角度讲,提倡不要时时刻刻总想着自己,要更多地想着别人。佛教的“无我”,主要是从缘起的角度来讲,认为每个事物都没有独立的主体性;道家的“无我”主要是强调“忘掉我的形体”。“无我感恩茶礼”倡导感恩文化,我们沏一杯茶,要先敬给别人,当你敬给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给你回报,其实这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跟宗教无关。
楼宇烈教授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定期举办“无我感恩茶礼”。如果一个星期,哪怕一个月,一家两三口人坐在一起,拿出一刻钟来,你沏好了敬给我,我沏好了敬给你,培养相互之间的情感,体现相互之间的敬意。有人会问,一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还需要这种礼仪和媒介吗?回答是肯定的。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太快,有些家庭中夫妻、父母子女之间的交流都很少,这样一个时间和茶礼是很难得的。我们说茶礼只需要一刻钟就可以了,但是可能他们一聊就会超过一两个小时,因为我们内心中实在太需要这样的交流了。
除了家庭推广,“无我感恩茶礼”还可以在学校和各行各业的同好中推广。大家有共同的理念、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想法,为什么一周中不能有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喝一个“无我感恩茶礼”呢?教育是要“教之以爱,育之以理,启之以智,导之以心”,学校首先要让学生关心别人,关爱别人。生命来自于天地和父母,让你懂得做人道理的是师长,帮助你的是同胞,更亲密的是同学,同学们天天在一起,相互鼓励。一个班分为几个小组,每周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比方说每周五,大家一块做一次“无我感恩茶礼”,相互道谢,感恩一个礼拜相互的帮助。这种事情很有意义、很美好,而且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