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主席退休拾荒资助贫困娃
2014年06月04日
为了资助贫困孩子上学,十余年来她带头捐资,退休之后,她就拉着板车捡破烂,将家里堆成了废品站。她就是被称为“拾荒主席”的安徽好人张景兰。如今66岁的张景兰仍然奔走在资助贫困学生的这条道路上,她的感人事迹也感染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
十六年间资助数百名贫困孩子
生于1948年的张景兰,1997年调入省人大,担任机关工会主席,在这个岗位上干了11年,直到退休。走上资助贫困学生这一条路,还得从1998年张景兰的一次绩溪之行说起。当她来到这个皖南山区小城时,有人告诉她,绩溪人一辈子只干三件大事:一是给娃念书,二是给活人盖房,三是给死人修墓。但“给娃念书”只是给男娃念,女孩子只能留在家里干粗活。听到这件事情后,让张景兰久久不能平静,她暗暗下决心,要帮助更多女童上学。为了资助更多的贫困孩子,张景兰开始了自己的“拾荒”之路。由于她在捡废品之时,还会把一些无法回收的垃圾扔进垃圾箱。这种“特有环保意识”引起了市民关注,在媒体报道“工会主席捡废品资助贫困儿童”一事后,她多年资助数百名贫困儿童的事迹才渐渐被市民知晓,因此她也获得了“拾荒主席”的称号。
三进老区助学留守儿童
虽然年纪越来越大,但对于张景兰来说,在资助贫困孩子这条道路上,她从没有考虑过停步。今年3月21日,张景兰踏上了从合肥前往六安市霍山、金寨捐资助学的路途。这是她第三次来到六安,此行,张景兰把自己平时拾荒所得和爱心人士捐赠的近万元善款送到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手里。记者了解到,张景兰此行是她的“强烈要求”,她一直与六安市文明办联系,希望把这些钱物送给六安贫困地方的孩子们,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将来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
爱心故事打动服刑人员
张景兰的故事传进了蜀山监狱,在服刑人员中激起了强烈反响,一些服刑人员特意委托家人参与到助学行动中。一名服刑人员特地给张景兰写了一封2000余字的长信,在信中,他深刻忏悔了过去的罪行,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并让其家人给张景兰寄去了2000元,委托她带给绩溪山区的贫困孩子们。
在得知不少服刑人员以前都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入狱之后,他们的家庭往往陷入了困境后,张景兰带着辛苦筹集而来的5000元现金,再赴蜀山监狱。而蜀山监狱决定以张景兰此次捐赠的5000元作为启动资金,设立“张景兰基金会”,主要帮助因家庭重大变故而无依无靠的服刑人员,以及因自然灾害、意外伤害或者疾病而辍学的服刑人员子女,让这份爱心继续传递和扩大。(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