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延伸阅读】博主家境贫寒,背后有个“90后”支教团

    “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战,我只是学校‘明日乡公益支教团’中的一员。”记者近日联系到“隔壁小伙儿”的博主――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大二学生席海建,一见到记者,他第一句话就这样说。

    眼前的席海建黑黑瘦瘦,一副黑边眼镜将他瘦小的脸遮住大半,却遮不住眼睛中透出的坚毅。出生于1990年的席海建,老家在河北沧州市盐山县韩集镇张店村,家里还有一个正读高中的弟弟。几年前,他的父亲因患脑瘤做了两次手术,不能干重体力活,目前,全家每月的生活来源主要靠他母亲做清洁工和父亲蹬三轮车的1000多元收入。

    席海建介绍,他从小学起就随父母到沧州市区打工,课余时间帮父母卖菜,为弟弟辅导功课,并捡垃圾补贴家用。2006年,他以优秀成绩考进河北省沧州艺术高中学习美术,并凭着优秀成绩多次被减免学费。2009年,又以高出录取线70多分的成绩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了当年河北省151名免费师范生之一。

    “一路走来,众多好心人的鼓励给了我很大帮助,作为公费师范生,我享受了很多照顾,因此,也非常希望能把学到的知识带到边远落后地区。”席海建告诉记者,2010年暑假,他和其他近70名“90后”同学组成“明日乡公益支教团”奔赴云南和四川贫困地区开展了支教活动。

    “这是一支由在校学生自发组织的公益团队,取意回报家乡,为乡村教育做努力,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支援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席海建说,尽管自己也来自于贫困家庭,但去年他到云南友谊中学后,还是被深深震撼了,“他们实在太穷了,有的一家人挤在一个大通铺上睡觉,让人感觉很心酸。但是贫穷却挡不住孩子们求知的愿望,本来已经放暑假了,可多数孩子都没走,而是留在学校,专程等着我们的到来。”

    一个月时间,志愿者们给当地学生开了数学、语文、体育、健康等课程,并在课堂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调研、学生家访、课外活动、贫困生资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我们还走访了60多个贫困生家庭,为他们建立了贫困生档案。临走前,还用剩下的钱给孩子们买了书、笔和画画的工具。”

    席海建说,随着支教实践活动的深入,他越发深刻地感受到,边远地区落后的经济和匮乏的资源给学生成长成才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也更坚定了他继续支持农村教育的决心。他说:“毕业后我会选择去基层学校当一名老师,我希望孩子们都知道,穷并不可怕,没有梦想才是最可怕的。”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