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广西河池一残疾青年义务登门为病残者服务

2011年08月29日

    “韦凿来啦!”8月27日下午,在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的77岁老人韦成魁的老伴一打开门,高兴地回头对他说。韦凿是来免费为韦成魁理发的。他来自东兰县贫困山区,多年前曾因肢体残疾,找工作处处碰壁。如今,他已是河池市金城江区的一家美发店老板。近三年来,他无偿为残疾人理发、给残疾人传授理发技艺。

  砍柴意外受伤,落下终身残疾

  韦凿的美发店位于金城江区南新东路。店门有非常显眼的招牌——“本店免费为残疾人理发”,店内还设有残疾人专座。

  韦凿说,他是东兰县隘洞镇人。12岁那年,他上山砍柴时,挥舞的柴刀不小心砍在自己的膝盖上。“我担心被爸妈骂,就没敢告诉他们”。过了约一个月,爸妈发现不对劲追问他,才得知实情。后来,他在东兰县人民医院住院半年,做了4次手术后,韦凿被鉴定为三级伤残。

  初中毕业后,因为家里穷,他选择了南下广东打工。直到这时,他才明白残疾意味着什么。“工厂都不肯要我。”他说。他在广东呆了约两个星期,带去的钱也花光了。老乡给他买了回家的车票。

  从广东回来后,韦凿一度自卑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自己还不到20岁,难道下半辈子就要这样度过?他不甘心,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习一门手艺。

  2001年,韦凿在东兰县城的一家发廊做起了学徒,“当时没钱吃饭,爸妈就帮我送来大米和蔬菜”。

    老顾客出手相助,打工仔变身老板

  2003年,他学成出师,到金城江一家美发店打工。由于技术过硬,加上服务态度好,顾客对韦凿赞赏有加,可美发店老板却对他不满,因为有残疾人来理发时,韦凿总是不收对方的钱。“一次两次无所谓,可每次都不收,老板就恼火了。”韦凿说。他免费帮残疾人理发,源于一次心灵的触动:

  一天,一个40多岁的独腿男子到店里理发。他对韦凿说:“像你这样能拥有一门手艺多好,我什么都做不了,就是一个废人。”韦凿想起当年自己闯荡广东的遭遇,不由心有戚戚。独腿男子付钱时,他没有收。从那以后,对到店里理发的残疾人,韦凿先是不收钱,后来干脆自己掏钱给老板。

  打工的日子就这样过了几年,而韦凿的助残之举感动了很多顾客。一名老顾客提议:“你为何不自己开店?既可以赚钱,也可以服务更多的残疾朋友。”可韦凿有苦衷——缺乏资金。老顾客说:“我们合伙开,我出钱,你出技术。”

  开办“助残”店,帮助更多人

  经过筹备,他们的美发店要开业了,韦凿为美发店起名为“助残发艺专业美容美发沙龙”,他甚至连名片都印好了。可合伙人不同意:“起这样的名字,除了残疾人,谁还敢来店里理发?我们还要做生意的。”后来经协商,他们决定用“领航美容美发休闲会所”。韦凿清楚记得开业的日子——2008年12月27日。从此,不管是在店里,还是在名片上,甚至是招聘员工宣传单上,韦凿都会在显眼位置标明本店“免费为残疾人理发”。

  考虑到一些病残者行动不便,韦凿干脆亲自上门免费服务。去年底,城区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由于需在头部敷药,五六天就要上门理发一次,而韦凿随叫随到,一次也不肯收钱。忙不过来时,他会派出两名员工同时前往,“这样可以让员工互相监督,绝对不能收对方的钱”。

  他还经常和员工一起到城区的特殊学校,为学生提供免费理发服务。遇到想学习美发技艺的残疾人,他就邀请对方到自己的店里免费学习。

  近3年来,韦凿电话号码一直没变。他说:“电话换了,需要上门服务的老顾客就没法联系我了。”据店内员工统计,韦凿已为残疾朋友或行动不便者免费理发1000多人次。  

  韦凿曾代表广西,去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得“拼搏奖”。韦凿说,他有个愿望——经营好美发店,买一辆面包车,这样,为病残者上门服务就更方便快捷了。(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