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高学申和他的"爱心医务室"

2012年04月26日

    在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建设小区,有一个“爱心医务室”,来这里看病的老人体检、诊治全免费。18年来,“爱心医务室”的开办人高学申凭着他精湛的医术、和善的服务在社区里已是小有名气,成为居民家门口的贴心医护,社区里的健康卫士。

高学申在为社区居民义诊

    摆起小桌  退休继续行医路

    高学申今年65岁了,他出生在湖北郧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自幼家境十分贫寒。1965年应征入伍,入伍第二年部队领导就叫他去学医,从此他的人生揭开了新的一页。1970年转业到油田,从事医务工作。1993年8月退休。

    退休后,他发现小区老人多、困难群众多,特别需要一种在他们身边贴心、知心又有着丰富医疗经验的人的“健康顾问”。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平时到医院挂号,要起早排队,很不方便,迫切需要医疗卫生方面的指导服务,主意拿定就去购买了血压计,哈慈五行针、一次性注射针和常用药品,他在自家小院摆了张桌子,继续着“白大褂”生涯,不图别的,就图大伙健康、自己充实。2005年,他和其他小区居民一起搬进了建设小区,桌子照摆不误——阴天下雨,在自家地下室;晴天,在楼头路边量血压、针灸、听诊,怪忙的。

    高学申:“医学知识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我的医术高一点,病人的痛苦就会少一点”。在他看来,光有为居民解除病痛的美好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真正给居民带来实惠。因此,18年中,他不断钻研业务,订阅《健康时报》、《健康指南》等报刊杂志,平时注重整理汇编成剪报作为自己答疑解惑的素材。同时,报名学习电脑操作,上网查阅学习医护知识,并经常到医院、社区卫生站了解掌握各种新药的组成成份和药效,让自己的医疗知识也处于不断地更新中,解答疑难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高大夫给人看病、推拿理疗,从来不收钱。到家找的、幕名来的、打电话叫的,他都认真对待。到家了,一定给病人端茶倒水,看病走的,还要送到门外,病人都感到十分温暖,像到了自己的家一样。因为医术好,又热心,找他看病咨询的居民越来越多,老高为此在家里专门腾出了一间地下室作为医务室,邻居们都亲切地称“爱心医务室”。

    德技双馨   服务居民无怨悔

    仲冬的深夜很冷。“嘭嘭”,一个人在敲高学申家的门:“老高,我们孩子喘得厉害,麻烦你给去一趟吧!真不忍心惊动你,但没办法呀!”已经入睡的高大夫一边答应着,一边穿着衣服问明了情况。“别着急,我这就起来。”原来,是居民李计合的小孙女病了。李计合于夜的冷清中克制着激动,心急惦着患者的高学申带上体温表、听诊器和退烧药匆匆出门。那夜,高大夫量体温、检查,为孩子打针喂药,又为患儿输液厮守到天明。病情总算控制住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高大夫感到从未有过的充实。

    一天,毛师傅给他打电话,说自己发高烧,近40度的体温。正吃饭的高学申二话不说,撂下饭碗就走。打针、吃药,当毛师傅体温降下来时,已是半夜时分。毛师傅的家人要付医药费,高大夫不干。还有一回,建设小区学生张相前肩膀疼,不能正常上课,找到擅长针灸的高学申。经过5个多疗程18天的治疗,张相前已经能干一些理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以正常到学校去读书。知道高大夫看病不收钱,非要请他吃饭,但被婉言谢绝。

    春夏秋冬,月黑月明,风霜雨雪,高大夫治病救人的心,永远不为其左右。一个夜晚,一位邻居到高大夫家来说:“您到我家去看看行吗?我们一家饭后都不舒服,不知道会不会是食物中毒了?”高大夫到了她家一看,发现每个人头发湿漉漉的,脸色也特别不好看。他仔细闻了闻空气中的味道,然后问道;“你们是不是都洗澡了?”在得到肯定的问答后,高大夫说:“赶紧开门、开窗!缓缓新鲜空气!”原来这家人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不当造成了煤气中毒,幸亏有高大夫,不然后果这是不堪设想。

    18年过去了,最初背上药箱时的激情渐渐沉淀为平静中的执著。高学申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夜半酣梦中,被前来求诊的居民叫醒;阒无人迹的路上,披着星光独自回家。在高大夫手里,有几个厚厚的本子,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所有被他诊治过的病人的姓名、年龄以及病历。社区每一位患者的身体状况他都熟记于心。十八年来,高大夫坚持在社区义务为居民看病,先后共为社区居民诊治达七千多人次。

    高大夫给人看病,免不了要配药,花钱费成本。有人说:“你这不是亏大发了”,他去说:“这花不了几个钱。我这一辈子攒下的这点技术,就是服务他人的,怎么能收钱!”把一颗治病救人的热心献给患者,当属医生天职,义不容辞;用一颗“治人救心”的赤诚之心“以心换心”,高学申付出了余热,享受到的是人格力量带来的幸福。

    关爱他人  拨亮一盏温暖灯

    建设小区退休职工殷继明,患有慢性腰疼病多年,吃过好多药,去过多家大医院,没有见到疗效,常年需要妻子照顾。看到同期退休的老同志,每天清晨练剑和参加娱乐活动,心里十分羡慕。常常给妻子说:“如果哪个大夫能把我的腰疼病给我治好,我一定好好感谢他!”妻子从邻居口中得知,高大夫医术高明。“我去过那么多医院,都没有见好,当时存在许多顾虑,楼上的王师傅给我做工作。经过考虑,我忐忑不安地敲开了高大夫家的门……”经过高大夫多个疗程的治疗推拿和针灸,殷继明的腰有了好转,逐渐可以料理自己,给这个普通的家庭带来许多快乐。

    “空巢老人”、“空巢家庭”也引起了高大夫的注意。居民张某,体弱多病,子女又长年在外。有一次,老人病危,在家里上吐下泻,浑身虚弱,连叫人的力气也没有。是高大夫记挂着老人的身体,前来看望老人,见老人病得不像样子,他不顾老人身上、床上的呕吐物,焦急地问:“你哪里不舒服?”问清病情后,他赶紧给老人打针喂药。他亲切的面容,让老人的泪水缓缓地流了出来。从那以后,悉心照顾空巢老人就成了高大夫的家常便饭。他定期到“空巢老人”家走访,为他们解答心理问题、义务看病。很多“空巢老人”在高大夫的鼓励下,逐渐走出家门、主动参加锻炼,身心都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高大夫及时把关怀送进每个居民的家里。有位退休的王师傅患心脏病,在中原油田总医院作了心脏搭桥手术,花了不少钱,生活困难;有位姓石的师傅,胃部肿瘤切除,需要长期治疗,高大夫多次楼上楼下到家中问寒问暖,还到社区及时反映问题,使他们得到困难救济款。作为医生,高学申知道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因此他总是想尽办法把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每年坚持自费订10余份报纸、杂志,采取宣传栏等形式把报纸上的健康知识宣传给居民,使居民听得懂、学得会,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在H1N1时期,人人都处在恐慌中,高学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收集了很多相关的文章,做成简报让周围的人阅读,使他们消除恐慌心理,增加了对H1N1的了解。

    高学申,这位让自己永远闲不住的人,他在十八年里,诠释了一种信念;在十八年里,执守了一份坚持;在十八年里,播撒着自己满腔的爱心……(河南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