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2013年06月07日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经中央书记处第100次会议批准,成立于1981年是我国第一家公益基金会。
30年多来,在全国妇联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实施了以贫困女童教育为资助对象的“春蕾计划”,以儿童安全健康为资助重点的“安康计划”,以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的“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等富有特色的儿童公益品牌和慈善项目,惠及1200多万儿童,为增进儿童福祉,推动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被民政部评为5A级基金会。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曾资助了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儿童福利院、少年宫、SOS儿童村、儿童活动中心、学校等儿童生活、学习和活动场所,还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为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女童的“春蕾计划”于1989年实施以来,一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精神,从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女童发展到资助高中甚至大学贫困女童,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到增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育,从开办“春蕾女童班”到捐建“春蕾学校”,从资助“留守、流动儿童”到资助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儿童, 20多年来,“春蕾计划”在拓宽救助领域,丰富公益内涵中不断寻求发展。2009年6月,又推出了“春蕾计划”四项行动,即,“春蕾计划—助学行动、春蕾计划—成才行动、春蕾计划—就业行动和春蕾计划—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特别行动”,汇聚社会力量,辅助政府解决贫困地区女童及留守儿童的就学、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目前,“春蕾计划”已在在全国各地捐建春蕾学校900多所,救助贫困女童200万人次,培训妇女和儿童40多万人次。“春蕾计划”已经成为我国公益组织促进女童教育发展的成功范例,是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社会效果很好的活动。2005年“春蕾计划”被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
自2000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开始实施“安康计划”,先后推出了“儿童弱视专项基金”、 “安康图书馆”、“安康计划校园安全应急教育工程”、 “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等儿童公益项目,并通过开展“安康计划西部行”等大型公益活动,为孩子们送医送药、送衣送物、送知识、送健康,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累计资助款物折合人民币达4亿多元。此外,“安康计划”还充分发挥品牌优势,针对我国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特大地震灾害,及时开展紧急募集和救助工作,先后募集救助款物折合人民币达6亿多元。特别是筹集资金1亿多元,在四川双流县扩建1所小学、1所中学学校,捐建1所“安康家园”,建成全国最大的灾区孤困儿童安置基地,安全救助转移并妥善安置712名地震灾区孤困儿童,还将全额资助这些孩子们生活、学习费用直至完成最高学业。
实施公益项目,最基本的工作是筹资,没有资金,公益慈善项目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注重利用媒体优势,挖掘企业资源,策划开展了大型义演、义卖、“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等大型募捐活动,同时发扬创新思维,紧跟时代脉络,坚持“零钱慈善”理念,在全国率先开通手机短信募捐、网络捐款、捐赠热线等具有现代气息的劝募模式,在搭建捐赠平台的同时,传播公益理念,营造爱满人间的和谐氛围。
公益项目的实施要以社会大众的支持参与为坚实后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尤为重要。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注重挖掘媒体资源,建立广泛联系,形成媒体支持网络,为公益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舆论支持,为弘扬积极向上的慈善文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公信力是公益组织的生命。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视社会公信力为立会之本,始终坚持以儿童的真实需求为导向,以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广大妇联组织为工作手臂,以“资金管理透明,资金募集透明,资金使用透明,基金增值透明”为原则,科学诚信实施公益项目,使广大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使捐赠者放心、满意。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儿童慈善事业关系到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千家万户。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国慈善事业,需要各方面的热心支持和鼎力相助。”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热切的希望与更多的爱心人士携手慈善,凝聚爱心力量,用温暖和希望描绘儿童的多彩明天,用博爱和奉献谱写中国慈善事业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