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记得,2006年夏天,部队到戈壁滩打靶,刚刚列装的新装备突然“翻脸不认人”,怎么也打不准了。大家一下子懵了:“新装备在驻地打靶还好好的,这是怎么回事?”
分析会一个接一个,原因就是找不到。时任团长的高继安给厂家打电话求援,结果厂家也说不清、道不明。
正在一筹莫展时,贾元友在团长办公室门外喊“报告”,进门就递上一份报告。他指着自绘的一张图说:“坦克打不准目标,我分析主要原因应该是戈壁太阳太毒,长期照射下火炮的炮管会有微量弯曲,导致炮弹偏离目标。”
高继安半信半疑,立即把技术人员找来。有人一听就摇头:“不可能,新装备炮管的防护套就是为解决受热变形设计的!”
贾元友不慌不忙,打开笔记本细说端详:“我查过资料,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也无法确保炮管在炎热条件下100%不变形,只能减少70%左右的影响。目前戈壁的烈日,足以影响到坦克射击的精度。”
第二天,大家按照贾元友的提议重新校炮,打了31发炮弹,结果命中30发。团里又派人专门咨询有关专家,也印证了贾元友的分析正确。
这件事,让专家对贾元友刮目相看。高继安也坦言:“贾元友钻研新装备深度非同一般,完全超出了我这个团长的想象!”
贾元友不仅对新装备研究得深,脑子还转得特别快。他发现部队坦克训练场纵深太浅,无法满足新装备火炮远程射击训练要求,就尝试“袖里舞长枪”,将标靶缩小为原来的一半,相当于将目标延长了一倍。
这些年,贾元友还总结出“岛链式晋级训练法”“射击瞄准肌肉记忆训练法”等20余种新训法,编制了20多个训练口诀。
这些新训法,大都颠覆了传统训法。各级指挥员都说:“集团军装甲兵转型第一兵,非贾元友莫属!”
“超人计划”,永远跑在第一;三大坦克专业,均是特级资格
这些年,贾元友先后7次在师、集团军、北京军区比武中夺得第一名。
“战场上只有第一,第二就意味着死亡。”他一直用这句话激励自己。
一入伍,他就给自己制订了“超人计划”:别人跑5公里越野,他背着沙袋跑10公里;俯卧撑、仰卧起坐,别人做1组,他就做3组、5组;400米障碍,他每天晚上都给自己“开小灶”……
结果,贾元友5公里越野考核成绩比大纲规定的优秀标准还快4分多钟,成为全团有名的“飞毛腿”;自动步枪射击,他以5发子弹49环的成绩夺得全师第一名;手榴弹投掷、单双杠练习、400米障碍等课目,全团新兵无人能及。新训结束时,他荣登新兵“龙虎榜”榜首,入选团“十佳训练标兵”。
“超人计划”在继续。部队第一次换装,贾元友学的是车长专业。他发奋学习电台操作使用、行进间观察战场、军事地形学,很快熟练掌握了通信指挥系统,专业考级一路遥遥领先,在同年度兵中第一个拿到特级证书。
2004年,部队即将更换新装备,贾元友又把目光瞄向一个新战位——申请改当炮长。“你用了3年时间取得通信专业的特级证书,转学射击专业,等于从零开始,你想清楚了没有?”连长提醒他。
“我能拿到通信专业的特级,也一定能当上特级射手。”贾元友的回答充满了自信。
盛夏,烈日当空,坦克车内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就像开了锅的大蒸笼。午饭后,别人午休了,贾元友仍上车练习,直到把坦克的方向机磨得光滑锃亮……
信息化战争,发现即摧毁,贾元友对“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一亘古不变的战争法则有更深的理解。当时,新型坦克射击速度师团两级一直没有突破。贾元友大胆设想:“如果能把射击的时间缩短3秒、2秒甚至哪怕1秒,都将掌握战场主动权。”
缩短几秒,谈何容易!从搜索目标、测距、跟踪,到装弹、瞄准、击发,都受电脑程序的控制,人为提高的空间微乎其微。有人质疑:难道人脑能胜过电脑?
贾元友不信这个邪,他真的做到了。2010年初夏时节,全师在太行山脚下摆擂台,就在指挥员下达“开始射击”口令、靶牌刚刚浮现之时,贾元友的炮弹已经脱膛而出,炮响靶穿!
裁判组逐帧回放视频,以炮弹出膛的火光来甄别谁最先发射,结果证实贾元友比第二名快了0.3秒!
就是这个0.3秒,诞生了一个战区的坦克射击冠军。也正是这个0.3秒,让贾元友第7次刷新坦克实弹射击纪录。
至此,贾元友先后取得了通信、驾驶、射击三大坦克专业的特级资格。
苦学8年,拿到学士学位;训练教学,被誉为“士兵教授”
贾元友的另一个传奇,是用8年时间完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的学历教育,最后从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指挥专业毕业,获得军事学学士学位。
这些学历,均为函授。如今在职攻读学位,很多人只“攻”不“读”,但贾元友每一个学历都读得认认真真。而且,他也似乎更喜欢“在职攻读”这种学习方式,体味学以致用的乐趣。
早在2003年,贾元友就是连队第一个自购电脑的士兵,当时某新型坦克刚刚列装,贾元友就结合在职学习,制作了40多套新装备多媒体课件。
部队是个大课堂,什么课题都能遇到。那年,某新型坦克列装没多久,用于瞄准训练的移动靶标突然“趴窝”。训练不等人,厂家的师傅一时又来不了。贾元友急了,找来说明书,逐个部位、零件对照排查故障,最终查清楚问题出在靶标调速器上。
靶标调速器内电子元件密布、线路走向复杂,贾元友遇到看不懂的,就打电话向厂家咨询。一连几天,把电话那头的人都问烦了:“这么复杂的问题,你一个小战士哪能解决得了?”贾元友的倔劲上来了,电话打得更勤,终于排除了故障,重新让移动靶标高速运动起来。
一场机动打击演练中,推弹链突然停止工作,药筒被卡在炮膛门口。调查显示,新装备常出现这样的问题。贾元友再次查阅资料,反复操作实验,总结出排除卡弹“五步法”口诀。从此,新型坦克卡弹难题迎刃而解。
新装备定型不久,只有一本薄薄的《某新式坦克构造与使用》手册。贾元友想,能不能自己写一本训练教材?为揣摩一个动作要领,冬天他曾在冰窖似的坦克内一呆就是几个小时。最终,在装甲兵工程学院专家指导下,他完成了6万余字的新装备操作使用教材。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贾元友同时还在悄悄做着另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他天天围着新坦克转,每个战位都来回体验——哪里设计不合理、哪里设计不安全、哪里射击不方便,都记在本子上。最后,他向厂家提出65条改进建议。厂家被感动了,聘请贾元友担任新装备专家组成员。
这些年,贾元友还绘制了新装备部件结构要图50多张,并制作成教学录像短片。他讲述的新装备课程通俗易懂,其他营的官兵都慕名前来听课,常把连队俱乐部挤得满满当当。
一次课后,一位上等兵对装甲兵工程学院来团里代职的王东军副教授说:“贾班长的课,一听就明白,一看就清楚,一用就好使。”
王副教授感慨道:“为了达到这个标准,我用了12年时间去努力,没想到一个战士为我做出了榜样,贾元友堪称‘士兵教授’!”
在“贾元友工作室”里,记者看到,这里还有他编纂的《世界坦克大全》《坦克火控系统技术知识》以及与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合著的《某型坦克使用教材》……
书海琳琅,战场辽阔,一名中国士兵的价值空间,在无限地延展……(来源:新华网 作者:郭建跃 邹维荣 覃照平 李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