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许振超

2011年07月08日

    1974年,23岁的许振超是青岛港的一名电工。1984年,许振超是青岛港集装箱公司的第一批桥吊司机。为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许振超刻苦钻研。从上世纪70年代开门机到80年代开桥吊、90年代管理桥吊,再到新港区主持现代化大型桥吊的安装,许振超和他的团队瞄准世界集装箱码头作业的一流指标,开启了青岛港集装箱作业以秒计算的时代,为我国的海运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3年,许振超桥吊队以每小时单船381自然箱的装卸效率,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振超效率”扬名世界。

    “五一”劳动节前记者见到许振超时发现他虽多了不少白发,但依然精神抖擞,在青岛港的集装箱码头与工友攀谈交流,查看桥吊运行状态和维护保养情况。

  “能有时间来码头看看工友还有和我相依为命20年的门机和桥吊很幸福,出差在外时真有些想这些老家伙。”许振超说。

  自2004年被树立为新时期产业工人典型,各种学习许振超先进事迹的报告会和座谈会在全国各地纷纷举行,“许振超”三个字更是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但6年时间过去了,许振超依然那样朴实无华,认真学习、持续创新仍是他最大的人生追求。

  许振超对记者说:“新时期的产业工人就是要善于学习,勇于钻研,养成不断学习的精神,把学到的知识和工作实践结合,才能锻炼出工人真正的能耐,才能干出让别人服气的活,体现出中国工人不服输的骨气。”

  许振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几年,虽然许振超的社会事务工作增加,占去了他将近一半的精力,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热爱的港口工作搁置。2004年,看到码头集装箱轮胎式龙门吊既浪费油又污染环境,噪声还大,影响工人工作,许振超决定让门吊改变“习性”,从“吃油”变为直接“吃电”。

  “这种门吊烧柴油主要还是为了发电,问题就是如何将电缆通到不规则移动的门吊身上,而这一难题是世界各大码头都面临的。”许振超说,“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和努力,加上我出差时看其他港口门机的设计,最后从飞机空中加油上得到启发。2007年,我们完成了集装箱轮胎式龙门吊的‘油改电’工程,随后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和西欧的码头都纷纷效仿这一做法。”

  “油改电”工程完成之后,许振超又投入到集装箱吊装环节的难题中,准备通过技术手段代替现在工人凭经验操作,实现港口集装箱装卸效率和质量的再次升级。

  “既然国家把我树立为产业工人典型,就是希望我能继续引领创新,实现产业工人的价值;希望我继续和工友们保持兄弟般的友谊,这样作为一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才能保持和群众的鱼水情深。”许振超说。(据新华网) 

   “双百人物”背景资料:

    2009年9月,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中央批准,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组织评选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