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80后飞哥冯思广——一刹那缔造永恒

2011年11月11日

    一刹那,你可以做什么?敲打键盘的最后一个句号,微笑末了收尾处一段美丽的弧,或者万千思绪刚刚开始的旅行,或者什么都不做,不过是刹那的发呆,时间已经划过……

    而他,却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在一刹那里。

    在生死抉择的瞬间,他迅速将仰角12.3度变为俯角9.8度,由此改变了飞行轨迹。 做出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内不愧心的英雄壮举。

    残骸位置距居民区仅230米,前后舱飞行员离机时间相差1.1秒,他弹射时由于飞机离地高度仅有32米,且带有16度的俯角弹射后,降落伞未张开即坠地,他壮烈牺牲。

    他是冯思广,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山东省茌平县人,生前系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2大队正连职飞行员。

 

    【深度阅读】

    2010年5月6日,济空航空兵某师组织跨昼夜飞行。20时51分,飞行员冯思广、张德山驾驶歼教某型飞机实施夜间暗舱仪表结合夜间起落航线课目训练。21时30分,第二次着陆连续起飞高度约50米时,发动机因机件故障突然停车。在被迫跳伞中,为防止发生重大次生灾难,保护前方230米处居民区和夜市群众的生命安全,两名飞行员强行改变飞行轨迹,将飞机由仰角12.3度迅速调整至俯角9.8度,迫使飞机缩短前冲距离,在机场内提前坠毁。后舱飞行员张德山跳伞成功,前舱飞行员冯思广跳伞时因低于弹射安全包线高度壮烈牺牲。 

    这是一次重大空中特情!这是一场骤然降临的飞来横祸!因两名飞行员不顾个人生死安危,不约而同地前推驾驶杆44毫米,改变了飞行轨迹,从而避免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次生灾难。 

    当晚,完成第一轮课目的冯思广操纵飞机轻盈地落在跑道上。滑跑、加油、拉杆,刚刚着陆的飞机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再次跃起,开始执行第二轮飞行任务。 

    脚下的城市夜色阑珊,头顶的天空星光璀璨。就在这一片温馨祥和之中,灾难不期而至。全神贯注的张德山突然感到发动机声音没了,飞机的推力小了。他迅急一瞥仪表盘,发现速度表指针在下降。他当即向塔台报告:"我停车了!"当日飞行副指挥员、师参谋长沈树范没有丝毫犹豫,在不到1秒钟内,就果断下达命令:"跳伞!跳伞!"  

    此时,飞机已飞临跑道南头拦阻网上空,与地面高度约50米,所有条件均不具备迫降或再次开车,飞机坠毁已成定局,飞行员跳伞是唯一选择。 

    从空中看下去,城区的灯火就在眼前。如果飞行员在飞机起飞上仰的态势下跳伞,冯思广和张德山都能生还,但飞机就会坠毁于城区,机上800公升的剩余燃油和温度高达700多度的发动机机体,胜过重磅炸弹的威力。

    这是一片人口密集区域,仅常驻居民就有4000多人,并且毗连夜市、宾馆、物流站。时值晚上九点多钟,居民大多在家中休息休闲,一旦坠入这里,飞机触地产生的跳跃、冲击、爆炸,以及引发的大火等一系列重大次生灾害,将会把城区炸出一片火海,伤亡和损失难以计算。事后清理现场时发现,飞机爆炸后的最大一块残骸离坠毁点74米,杀伤威力和杀伤范围令人不寒而栗。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就在这生死抉择瞬间,冯思广和张德山同时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不约而同地前推驾驶杆,将处于仰角状态的飞机迅速调整为俯角状态。事后飞参判读显示:驾驶杆前推44毫米,飞机由仰角12.3度变为俯角9.8度,由此改变了飞行轨迹。 

    看到飞行轨迹已避开居民区,按照后舱要先于前舱弹射的跳伞程序,张德山拉开弹射救生装置拉环,飞机提前坠毁于机场内跑道延长线300米处。因后舱和前舱弹射按自动程序控制有1.1秒钟的延迟,就在这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刹那间,先行跳出的后舱飞行员张德山跳伞成功,落地时右脚踝骨骨折。而前舱飞行员冯思广跳伞时,飞机高度仅有32米,且带有16度俯角,低于弹射安全包线高度,弹射后降落伞尚未张开即触地,壮烈牺牲。 

    从飞机发动机停车,到最后一名飞行员跳出座舱,前后只有5秒种时间。生死时速中,冯思广、张德山做出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内不愧心的英雄壮举。 

    一次飞行轨迹的强行改变,改变了一个年轻飞行员的生命轨迹,却保护了众多居民家庭的正常生活轨迹。  

    生命因高度而美丽,境界因高度而升华。两名飞行员毅然推杆44毫米,下降的是飞机的高度,上升的却是人生高度。冯思广永远停留在28岁的人生高度上,但人民空军飞行员热爱人民的崇高境界,再一次跃上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

    28年前,冯思广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肖家庄乡冯营村。家境并不宽裕的冯家,在当地乐善好施却是出了名的。冯思广小时候就跟着奶奶帮助村里的一个孤寡老人,经常干些跑腿送饭的事,小小年纪就有了仁爱之心。

    冯思广家境清贫,但父母十分重视他和姐姐的学业。为了他们姐弟俩上学,花光了家底子不算,还债台高筑。姐弟俩是靠7万元助学贷款完成了大学学业。招飞入伍后,冯思广每月开销也就百十元钱,主要买点日常用品,其余的钱全部寄回老家,让父母偿还读书欠下的债务。一只普通的塑料水杯,他用了4年,并且走到哪都随身带着,旧了也不舍得换一个。

    “去年4月,家里的贷款都还清了,眼看好日子开始了,可惜我儿子没命了……”忆及往事,冯思广的母亲泣不成声,再也说不下去。

    从小帮助父母劳动长大的冯思广,一直没有改变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每次回家,都要帮父母一把。去年中秋节部队放假3天,正好赶上家里秋收,冯思广一回到家就进地里干活,归队时是从地里直接去的汽车站。大队干部回忆说,看到冯思广身上有不少泥点子和碰刮的血印子,一问才知道是帮父母收玉米弄的。

    凡事总喜欢替别人着想,这是冯思广的特点。同住一个寝室的战友蔡丹讲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站在二楼站的窗台上擦玻璃,冯思广进屋后赶紧让他下来,说“你的姿势太不安全,要像这样才行!”说完就示范起来,并坚持自己把窗子擦完。晚上休息后,冯思广不论翻身还是上厕所,动作都特别轻,特别小心,生怕影响了蔡丹。如此细心待人,当然赢得别人敬重。当年与他同批招飞入伍的同学,如今大多数分配到了兄弟部队,只赵小明和冯思广从航校到部队始终在一起。这些天南地北的40多位同学得知冯思广牺牲的消息后,自发捐款6万多元,由赵小明转交给了小冯的父母。

    冯思广与父母亲最后一次相聚是在今年春节。除了节假日回老家看看,他一年很少回去,但他经常给家里打个电话,与父母拉拉家常。他不想让父母为他的飞行担忧,父母也不想他为家里琐事影响飞行。三个月前,十分疼爱冯思广的爷爷去世了,家人为了让他安心训练,一直没有告诉他,直到冯思广牺牲也不知道这个噩耗。

    蓝天卫士为人民,万人空巷送忠魂。5月12日上午,济空航空兵某师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英勇牺牲的飞行员冯思广举行魂归故里送别仪式,闻讯赶来的数千名驻地群众,肃立在营门外的马路两侧,怀着崇敬而又沉痛的心情祈求英雄一路走好! (人民网2010年05月20日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