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农民工的,不欠薪承诺我们兄弟坚持了20年,还会做下去”
黄陂区王家冲的孙汉波记得腊月二十九清早,接到工友邹文桥的电话:快到孙老板家领钱。孙汉波和家人已商量好,几千元工钱咋说也不能要了。可邹文桥说,必须得领,孙家20年都不欠别人工钱。
上世纪80年代末,木匠和泥工出身的孙家兄弟开始拉起队伍单干。农民工邱述华这次也跟着孙东林来帮忙处理后事,回忆起跟着东林8年的打工经历,他说,东林跟他哥一样,凭良心做事,从不拖欠工资,就在腊月二十九给哥哥手下的民工发工钱的同时,东林媳妇也在家结清了他手下的农民工的工资。
“我们兄弟俩当了20年包工头,信守不欠工钱承诺,哥哥就是因为这个赶着回家才遇到了车祸,不付清工资他走得不安心,我活着也不会安心。”孙东林说,“这些都是农民工的血汗钱,每年年前发完,我们过年心里也踏实、放松。还从来没有过民工春节上门讨薪的情况。”
20年来,大家认准了孙水林的实在。跟着他打工的高峰时有300人,来自湖北、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不少人已经跟着他干了十年、二十年。跟随孙水林多年的刘重喜告诉记者,水林说话算数,到年底,如果自己从发包方那里要不到钱,自己贴钱也要把工资一分不少地付清。
“行业内确实有一些不正之风,但只要凭着良心做事,年底再难都应该给农民工付工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其实,在弟弟的记忆里,孙水林被发包方拖欠账款最后只得拿出积蓄垫付工钱的事,不下十次。
上世纪90年代,孙水林在北京承包一所学校的工程,加班加点完工后6万余元的工钱却拿不到手,无奈之下,孙水林只能掏出自己刚攒的一点积蓄垫付了工资,后来将拖欠方告上法庭,胜诉了却执行不了。2002年,孙水林在武汉承包了一项装修工程,对方时至今日仍欠几十万元。为了付工钱,哥哥还向弟弟借了7万余元。
“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我哥也没欠一分钱工钱。”孙东林说,“外地农民工回家前,我们就将工钱全部结清。离老家近的农民工的部分没结算尾款,我们就赶在大年三十前回家结算,决不拖到正月初一。”
“对农民工切莫赚昧心钱,要有自己的良心账”
“包工头也要讲诚信,不能赚昧心钱,这是自己的良心账。”谈起坚守之道,孙东林说,这些年在天津,一些大的建筑公司做工程时不管别的包工头出价多低,总爱找他去做,觉得他实在,信得过。“去年,我还被大型建筑企业华冶资源公司评为最佳农民工合作伙伴。”
孙家兄弟的诚信也得到了工友们的敬仰。邹爱桥、邹文桥等4名工友腊月二十八凌晨还专程坐火车赶到兰考,见孙水林最后一面。在孙家最悲伤的春节里,不断有农民工上门吊唁。工友孙建波带头对孙东林说,“孙哥,明年我们跟你接着干!”
“孙家兄弟”的感人故事也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共鸣。有网友发帖留言说:“一到年关,有些包工头就玩‘潜伏’,逼得农民工跳楼、爬高塔讨薪。包工头成了黑心人的代名词,孙家兄弟让人改变了这个印象。”
“这是企业主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对社会就是一种希望。”武汉大学博导周运清教授说,它体现的不仅是人的良知和道德,更体现了目前社会最需要的东西:诚信与责任。它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给人们启迪。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冯桂林研究员说,农民工讨薪难问题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农民工都非常关心的大事。之所以出现讨薪难,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社会诚信与责任感的缺失。人无信而不立,孙家兄弟20年坚守不欠薪,这样的承诺,分量比山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