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有产者

  在以“民工就是我员工”为主题的东方路桥第一工程公司的宣传板上,红底白字,赫然写着9个大字:“让无产者成为有产者。”

  这个理念是丁新民在2002年的一次读书会上提出来的。或许有些人看过之后会觉得这只是给员工“洗脑”用的,是企业家们惯用伎俩,那你就真的错了,丁新民的这个理念让农民工得到了好处,让更多的东方路桥人得到了实惠。

  集团公司成立以来,一直执行日工资制,每天不管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钱数永远都不会变,这种分配形式严重地损害了劳动积极性和主人公的责任意识。在工地上,水管的笼头开着,水流了一大片,谁都知道这是一种浪费,却往往没人管;农民工背的水泥袋子开了口子,水泥哗哗地往下撒,却熟视无睹,等背到目的地时,一袋水泥只剩下半袋了……

  2002年春,东方路桥总裁丁新民给民工联队出了一个招儿,即定额管理。

  一些老板捂着钱袋子,该发的工资也会刻意克扣,更不要说给工人发奖金了。丁新民给农民工发奖励的手笔之大,让很多同行艳羡不已。他给农民工发轿车、摩托车,奖金单上的数字后面至少也要4个零。

  丁新民把企业与农民工的关系比作水和船:“定额管理就是激流中的水闸,只要控制得好了,水就会越来越多,船就会越浮越高。”丁新民为稳定队伍,除落实定额管理之外,还敏锐果断地在农民工中推广股份制,让他们持股,丁新民常说:企业是大家的,财富当然也就是大家的。这些都足已见证他的远见卓识。

  刘世奇联队的股份制试行始于2004年。民工联队实行股份制改革以后,工程技术人员、机械操作手虽然入股不多,但他们把联队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机械当成自己的财产,把工程当成自己家的活儿。用农民工的话来形容:“原来公司交给我们一块地去耕种,现在是公司分给我们一块地来耕种,今天我们耕种的是自己的土地啊!”

  一条条路桥修起来了,一个个农民工富起来了,一栋栋农民工宿舍楼盖起来了,事实证明,丁新民的这种大财富观是正确的。

    大爱

  当下,社会各界都在努力地为农民工兄弟们争取地位、捍卫权益,因为人们将农民工定性为社会低层人群。

  东方路桥创办至今,已有10多万农民工在东方路桥的工地上打过工。而在丁新民的工地,没有发生一起克扣农民工工资的事件,所有的工人都清楚地知道,在丁新民的工地上干活,干得舒心,活得也有尊严。因为丁新民自身成长的经历,注定了他会是一个懂得社会底层人民艰辛的人。多年来,他也用一个蒙古人最朴素的感情,关爱着民工。为联队送板房、被褥、迷彩服、猪肉……,农民工的每个生活细节需要,丁新民都是亲力亲为。

  2006年夏天一天,曾在东方路桥打过工的黄根有,特意从村里赶到了东方路桥,一见老丁,抱住不放,一阵嚎啕大哭,边哭边说:“老丁,乡亲们惦记你,你可不能死啊?”原来那一阵,很多人离开了丁新民另立山头,以讹传讹,到了黄根有这儿,竟说丁新民被气死了,黄根有听到传闻立刻搭车赶到东胜,来给丁新民送葬。来了一看丁总活得好好的,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喜极而泣。

  丁新民对民工的关爱就像种子一样慢慢撒进土地,生根发芽,长出一片葱茏的翠绿。

  在东方路桥的农民工队伍里有一个身材瘦弱的温州人,叫毛达茂,2005年春节,毛家可谓是双喜临门:毛达茂在东方路桥挣到了钱,妻子还为他生了一对儿双胞胎。毛达茂指着大儿子说:“你叫双路。”指着小儿子说:“你叫双桥。”他慢慢伸出手,把两个儿子托起,轻轻地举高,大声说:“你们俩快点长大,长大后还要跟着你丁爷爷,跟着你丁爷爷绝对错不了。”

  丁新民,蒙古族,1950年7月出生,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1968年毕业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一中(现名),同年到伊盟五七干校劳动锻炼;1969年转入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在巴彦淖尔盟临河市糖厂工作;1975年分配到伊盟公路总段工作,1996年担任鄂尔多斯市公路工程局(现名)党委书记兼局长;1999年3月组建鄂尔多斯东方(实业)集团,任党委书记、总裁;2002年筹建鄂尔多斯东方路桥集团,任党委书记、总裁。曾荣获东胜区优秀民营企业家、鄂尔多斯市光彩事业明星、内蒙古自治区优秀乡镇企业家、内蒙古自治区乡镇企业功臣、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等多项殊荣。现任内蒙古工商联常委,鄂尔多斯市工商联副会长。(本文来源:内蒙古晨报 2009-03-12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