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十年坚守,书写爱与生命的传奇

  1996年7月27日,是一个让陈礼国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中午,陈礼国下班回家。上楼梯时,他心头突然涌上一阵不祥预感。按照往常,每当他的脚步在楼梯上响起时,妻子定会站在门口迎接他。但这天,他进门时却没看到那张熟悉的笑脸。当他走进卧室,只见妻子昏倒在地,早已不省人事,手脚冰冷。

  陈礼国心急如焚,迅速把妻子送进医院。检查结果显示,黄晓琳因高血压引起脑溢血,颅内出血量达到70多毫升,脑室严重变形。当看完各种化验单,从事临床治疗数十年的老专家宁学权主任摇摇头,只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这样的病例极为罕见,以他的经验,救活这个病人很难,除非发生奇迹。

  医院迅速下达了病危通知单,立即进行手术抢救。陈礼国失魂落魄地等在急救室外,一声声喊着爱妻的名字,其焦急悲伤之情,令人心痛。

  6个小时后,黄晓琳被送回监控病房。如果她能醒来,可度过危险;如果她不能醒来,自此阴阳相隔。陈礼国分分秒秒地守着妻子,仿佛一眨眼,妻子就会从他眼前消失。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终于,黄晓琳睁开了眼睛。

  由于脑细胞严重受损,苏醒过来的黄晓琳失去了记忆,她不认识病床前的亲人,并且进入极度狂躁状态。按照医院规定,像这样狂躁的病人都要采取保护措施,一般是用绳子把病人绑在病床上。既心疼妻子,也为了让她保持正常人的尊严,陈礼国拒绝使用绳子,而选择寸步不离地守在妻子床前,这样不分昼夜地坚持了一个多月。

  那天清晨,当妻子含混不清地吐出“回……家……”这个字眼时,陈礼国这位多次历经生死考验、从不轻易掉泪的导弹专家,不禁悲从心起,号啕大哭。

  “回家!回到温馨的家中,或许能唤起妻子对往事的记忆。”陈礼国这样想着,背起已死过一回的妻子回家。当他们步出医院大门时,宁主任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疗养,才可以活上三到五年。”其实,宁主任说的三到五年生存时间是理论上的推断,只是一句安慰话。面对满怀希望的陈礼国,另一句他想说的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那就是:“这样的病人能活着,已经创造了奇迹。死亡随时都在威胁她,也许今天,也许明天,也许此时此刻。”

  三到五年,轻飘飘的数字,却是沉甸甸的生命延续。

  医生说:“每天要锻炼两次,每次两小时。”于是,每天上班之前、下班之后,陈礼国都要扶着妻子上下楼梯,或拴着脚、绑着腿在室内慢慢挪动。后来,随着妻子的病情好转,陈礼国又开始搀着她到操场上、营院里锻炼行走,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医生说:“为了防止肌肉退化,每天三次,每次要按摩一个半小时。”于是,每天半夜12点,陈礼国准时起床对妻子进行全身按摩。

  一天又一天,他坚持了5年。或许,这份坚持感动了上苍,妻子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

  春去秋来,他又坚持了5年。妻子说,我现在能走路了,带我去北京、广州逛逛吧。于是,故宫里、白云山上留下了夫妻俩紧紧依偎的恩爱身影。

  10年的艰辛,陈礼国用爱与坚强,陪着妻子与死神抗争,书写着爱情可以战胜死神的人间佳话。也是在这10年中,陈礼国照样拼命工作。他直接参加和组织完成了150多项科研项目。他担纲研制的“某装备气氛快速保障系统”,解决了数十年困扰武器检测流程时间长且不安全的瓶颈,使整个作战流程效率提高了近40倍……

    此情可待,唤一声爱妻快醒来

  经过康复治疗,黄晓琳不但能够生活自理,还能做些简单家务。这让所有熟悉他们的人高兴。但命运的残酷,再次让这对患难夫妻猝不及防。

  2006年3月14日,陈礼国要到靶场执行试验任务。下午一点多钟,黄晓琳给丈夫打来电话:“高速公路上车多,车速不要太快,要早点到服务区吃饭。”陈礼国做梦也想不到,这是爱妻今生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两个小时后,黄晓琳感到身体不适,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宁学权主任闻讯赶到医院,一看黄晓琳的病情,神情马上凝重起来。只见她两侧脑室已经铸型,瞳孔放大,光反射消失。从医学角度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抢救的必要了。

  他立即拨通陈礼国的电话:“老陈,黄晓琳情况很不好。”

  陈礼国问:“还有希望吗?”

  宁主任说:“很渺茫。”

  “只要有一口气,就决不放弃。宁老弟,我求求你。”

  “好吧,你安心执行任务,我尽全力抢救!”

  黄晓琳被推进了手术室,经过4个小时的手术,医生从病人脑颅内抽出100多毫升的血,出血点控制住了。疲惫的宁主任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发现她的脑部又出血了,又赶紧进行手术,又抽出60多毫升的血。从手术室出来没过一夜,又发现脑干出血……黄晓琳就这样游离在生死边缘。

  等陈礼国赶到医院,妻子已成了“植物人”。

  此后3年,陈礼国的生活就围着医院、办公室、阵地、靶场之间连轴转。

  当妻子需要进高压氧舱治疗时,他担心妻子孤独害怕,每次都陪着她进去,一年里他就进了60多次高压氧舱。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妻子的病床上时,他会对毫无知觉的妻子说出日常的问候;当夜晚的月光爬上窗台时,他会哼唱起妻子最爱听的那首歌;每当风和日丽的节假日,他就用轮椅把妻子推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他认为,尽管妻子没有表情、不能说话,但她肯定能感受到他的爱。陈礼国坚信,只要有爱,就能战胜一切。

  3年里,每次出差,他定会带上妻子的病例资料,到大医院向权威专家求助。看完病例资料,专家无一例外地问他:“人还活着吗?不可能活着呀!”

  “活着,活得很好呢!有法子治吧?”此时,陈礼国常常眼中带泪,一脸期待。

  “晓琳,快醒来,醒来吧!看看我和女儿。”不知多少次,陈礼国俯在妻子耳边轻声呼唤。2008年国庆节,陈礼国在妻子的病房里,为女儿举办了一场简朴的婚礼。他将女儿的新婚照挂在墙上,让女儿穿着婚纱站在妻子跟前。陈礼国捏着妻子的手说:“女儿今天出嫁啦。你醒来啊,看一看女儿穿婚纱的样子。”这一幕让在场的医护人员潸然泪下。

  今年2月14日的情人节,当陈礼国把99朵玫瑰送到妻子病床边时,黄晓琳的眼睛眨了一下,这让陈礼国兴奋不已。陈礼国说:“我有一个梦,梦想人的生命有一万年。这样,我就把自己的生命分成两半,一半用来守护导弹,一半用来守候妻子。”

  用万年的守候来唤醒一份沉睡的爱,值得不值得?陈礼国的女婿作出了最好的诠释,这位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年轻人说:“岳父的这种守候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如果每个人都用这种精神去爱护亲人,去从事工作,去为国家出力,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从父辈身上,我们看到了责任、守诺、诚信等优秀品质,这是他们给年轻人树立的最好榜样。在当今社会,这就是我们最需要继承的宝贵的品行和财富。”

  39年的军旅生涯,陈礼国写下这样的辉煌:多次与死神共舞,获30多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6枚二三等功军功章,成为二炮导弹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这艰难的辉煌,见证了陈礼国对使命的忠诚守护。

  29年的婚姻生活,他经历了这样的岁月:16年琴瑟和谐共谱美满,10年风雨同济共担磨难,3年与成为“植物人”的爱妻相依相守。这岁月的记录,见证了陈礼国对爱情的生死守候。

  陈礼国,这个与新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一起成长的导弹专家,在用生命演绎对导弹事业无限忠诚的同时,也用生命演绎了对爱情的无限忠贞。他用点点滴滴的付出、年年岁岁的坚持告诉我们深邃的人生哲理:坚持,只有坚持,多难的人生才能呈现出灿烂的美丽;也只有坚持,人生的意义才能得到最好的诠释。 (来源:解放军报 2009-05-24)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