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坚强抒写美丽
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赵鸣雁
5月8日晚,在奋力推开学生、自己却倒在车轮下的那一刻起,张丽莉这个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也是从那一刻起,像我这样的医务人员心中多了一份担忧和牵挂。
看到张丽莉的一刹那,我的心紧紧抽动了,丽莉伤得太重了,车轮碾轧造成严重多发伤,没有意识,靠呼吸机维持呼吸,靠升压药维持血压。为了尽全力抢救,专家组决定将她转往医疗综合救治能力更强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刚进入哈医大一院ICU时,丽莉的呼吸、循环和意识状态都不稳定,医护人员捏了一把汗,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血流动力学监测、生命支持治疗、呼吸机参数的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调整……一系列抢救治疗措施跟上,专家们连续4天4夜没有回家,大家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用过药后,丽莉徐徐睁开了眼睛,眼神逐渐由迷茫到清澈,意识恢复了!第二天,我们为丽莉试停了呼吸机,丽莉配合着医生的节奏,艰难但顽强地呼吸着,经过24小时的观察,脱机成功了!拔除气管插管是个痛苦过程,经常有患者因配合不好,拔管失败而再次插管。坚强的丽莉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尽管呛咳流出眼泪,硬是没吭一声,听话地大口喘气,呼吸渐渐平稳,拔管成功了!当她用虚弱的声音说出“谢谢你们”时,我们热泪盈眶。
四川汶川地震时,我在成都的ICU工作,看过太多因截肢后感染不得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截肢的患者。同样是严重碾压伤,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控制不住感染。骨科医生及时为丽莉做了6次手术,2次扩创引流、2次清创缝合、2次植皮手术。每天换药,医生都小心得不能再小心,认真得不能再认真,尽最大努力防止感染。
因为疼痛,每次换药都是一次考验。每当我们问丽莉疼不疼,止痛药用不用加量时,她总是微笑着说“我能坚持”。医生向她竖起大拇指,说她是好样的,她就眨眨大眼睛,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当我们告诉她,止痛药长时间应用会有副作用时,她毅然要求不用止痛药。每次换药,丽莉用牙齿咬住一块纱布,双手握住病床护栏,用眼神示意“可以开始了!”整个换药过程中,丽莉紧紧咬着纱布一声不吭,手臂微微颤抖,额头渗出细细的汗珠,咬过的纱布竟然几乎被牙齿穿透!医生和护士都是含着眼泪,动作尽可能轻一点,让丽莉的痛苦尽可能小一点。她的坚强,对医护人员是一种安慰,更是一种鼓励。经过共同努力,丽莉成功避免了再次截肢。
由于高位截肢,丽莉不能像正常人那样以自由姿势睡眠。夜里,她曾一次次难受得满头大汗,为了不让护士过度劳累,却从不发出声音。面对细心的询问,她说,“没关系,我只是不想睡,你快忙你的吧!”
早期,由于丽莉病情不稳定,医护人员一直没有告诉她双腿截肢的情况。丽莉有时会说自己腿疼,护士们就假装帮她做腿部按摩,实际是在按摩竖放在被子下的两个枕头。一天聊天时,丽莉突然说起自己穿7厘米的高跟鞋也可以健步如飞,护士们红着眼圈小心翼翼地把话题绕开了。在换药时,医生刻意用被单挡住丽莉的视线,不让她发现自己的双腿已经缺失。为了转移注意力,康凯医生买来杂志,但把杂志给丽莉之前,他都仔细翻阅好几遍,不让敏感内容引起丽莉关于病情的联想。
5月25日,丽莉的病情趋于稳定,专家组研究决定,将双腿高位截肢告诉丽莉。是歇斯底里还是嚎啕大哭?不能接受现实?无法配合治疗?病情加重?我们心里没底,毕竟,丽莉只是一个28岁的女孩啊……然而,知道真相后,丽莉默默地流泪了,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情绪平稳了一会儿,她的第一句话是:“我今后能安假肢吗?我还要上讲台给我的学生上课呢!”那一刻,我们的心很痛很痛,丽莉坚强、勇敢、积极的人生态度,让所有人流下热泪。
丽莉说,“住院以来最大的感受是温暖,我已经把医生和护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每次见到我,丽莉都会亲切地叫我姐姐,每次看到周晋院长和骨科毕郑钢主任,她都娇憨地叫周姥爷、毕姥爷。丽莉对我说,“等我好了,我要写本书,书名就叫《我在ICU的深度游》,记录下你们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点点滴滴,我以前从没想到医生是那么的无私,那么的崇高!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
为了让丽莉放松心情,专家组决定让她坐着轮椅到户外活动。第一次出门,丽莉特别兴奋,像只小鸟一样雀跃着。可半个多小时后回来时,她却满脸哀伤。她委屈地说,“我看到满眼睛都是腿!”重又躺在床上,整整一个下午,不知悄悄流了多少眼泪。然而,丽莉终究是坚强的,第二天,当我们问她还要不要出去时,她倔强地回答“要出去!”丽莉适应能力惊人,她的心情很快好转,双上肢力量不断加强,竟然可以自己转着轮椅出去了。每次出门前她都笑眯眯地朝我们摆摆手说:“我去旅游了,等着我回来给你们带礼物!”
再过不久,丽莉要去做康复训练和安装假肢,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会有一次次跌倒与爬起,是对身心的更大创伤与磨练。我告诉她这些,可丽莉斩钉截铁地回答:“姐姐别担心,只要能重新站起来,无论吃多少苦,我都不怕,我都能承受!”
望着丽莉清澈的大眼睛里放射出的坚定光芒,我震撼了,胸中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愫在涌动澎湃。作为医生,我和同事看过太多沮丧和悲伤。然而,张丽莉,一位了不起的患者,用她顽强不屈的性格、豁达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永恒的期待,诠释了生命别样的美丽!
你就是我的唯一
李梓烨
我是张丽莉的爱人李梓烨。我和丽莉在2007年元旦相识,陌生人面前,我少言寡语,但第一眼看到丽莉时,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后来,我知道了她从小和母亲一起摆地摊卖水果,知道了她在病重母亲的床前悉心守候,知道了她为照顾父亲放弃更好的择业机会……也许是她的经历触动了我,也许是她的家庭责任感染了我,也许是她的善解人意影响了我,和丽莉一起,我总是感觉很阳光,很快乐,很充实,她总是在不经意间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一年后,我们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在布置新房、筹办婚礼时,我问丽莉想怎样办得风风光光。然而,丽莉却出乎我的意料,她说,“双方老人都操劳大半辈子了,没必要铺张。”于是,窗帘我们买便宜的,大衣柜和电脑桌是找木匠做的。精心布置的婚房,虽然简单,可每样东西都有我们精打细算的痕迹。这就是我们的家,虽然简陋,但却充满温馨、洋溢幸福!
婚后的日子里,我越发觉得丽莉是个十分孝顺的好女孩。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她一到家准帮我妈妈擦地刷碗,时时处处比我这个当儿子的还细心。丽莉没给自己买过一件名贵服装,但给长辈花钱从不计较。我爸爸喜欢上网,丽莉就给他买来腰枕。就在出事前几天,丽莉还花了1000多元给我妈妈买了一张治疗腰痛的磁石电褥子。我妈见人就夸:“我这辈子没女儿,老天爷对我好,给我送来一个。”面对父母的唠叨,有时我会不耐烦,偶尔顶上几句嘴。每到这时,丽莉就会把话题岔开,回屋后劝慰我,“那些唠叨,不正是做老人的担心吗?”有了丽莉的影响,似乎母亲的唠叨不再那么絮烦,父亲的神情也不再那么严肃,丽莉融洽了我们家,更倾注了一片情!丽莉出事后,我妈在医院ICU病房门外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嘴里不停地念叨:“闺女啊,你可心疼死妈妈了,心疼死妈妈了!”
丽莉是个好妻子,也是个好女儿。丽莉总惦记着给我岳父找个伴儿。岳父有了意中人后,我陪着丽莉找了饭店,一家人坐在一起,岳父把未来的继母足足介绍了20多分钟。那一刻,我能感觉到丽莉的意见在岳父心中的分量,我也相信丽莉会从父亲的角度考虑这一切。正如所料,丽莉笑着对岳父说:“爸爸,只要你幸福,我就完全支持。”之后,丽莉拉着我为他们买了全新的床上用品,带着他们照了厚厚的两大本婚纱照。
丽莉很阳光、爱生活。她的网名叫“华丽内心”,她的空间叫“一脸幸福”,她的QQ空间寄语是“做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只是倾尽所有去爱。”在平时,她和很多女孩子一样,有那么一点“小臭美”,逛街时看到漂亮衣服,也挪不动步子。她天生就是“衣服架子”,虽然衣服都不贵,但每一件穿在她身上都那么得体。丽莉最喜欢歌曲《我心是海洋》的歌词:有一种光亮,小小的,却能为人指引方向,有一种力量,微微的,却能使人变得坚强……闲暇时,丽莉总拉着我和同事去K歌,大家抱着麦克风手舞足蹈、尽情撒欢儿。偶尔她也耍一个“小赖皮”,有一次非得缠着我,让我把她一口气背到五楼。想那时的我,每迈动一次脚步,每登上一个台阶,心中都充满了甜蜜。
我一直以为,我们可以将这样充满亲情与温馨的日子不断延续下去,一直到慢慢变老。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彻底打破了这一切。我现在最不敢回想的就是丽莉受伤后,我见到她的那一幕:妻子往日白晳健美的双腿被碾压得全是碎肉,几乎没有跟骨头连着的。那一刻,我简直不能呼吸……说真的,有一段时间,我都不会笑。心里想的全是丽莉,想她得知真相之后怎么办,并时时被痛悔折磨着,恨自己单单那天没有去接她。如果我去了,那天出事的也许是我,而不是丽莉,我宁愿代替她倒在车轮下!丽莉出事到现在,我虽咬紧牙关没有流过眼泪,但也曾有过脆弱与孤独。我最怕医生找我,说丽莉突然有什么意外情况,我最想听到的是生命体征平稳、状态良好……
危难之下的救助,凝聚了真善美的力量!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心存善念的人们,是你们在最艰难的时刻,给了我们全家人最长久的温暖,真的谢谢你们!
如今,丽莉虽然时时被鲜花与掌声包围,但在漫长的时光中,我相信更多时间是我们夫妻平静相伴度过。那样的日子,也许才是真实的生活。记得当她获悉双腿截肢的消息后,满眼含着泪水,轻声对我说:“我们分手吧,你再去找一个更好的。”我凝视着她的双眼说:“如果躺在这里的是我,你会吗?”她坚定地摇了摇头。话说回来,无论是今天丽莉被无数荣誉与光环围绕着,还是将来我们默默相守,她都是我最爱的媳妇,我将无怨无悔地和她携手共度未来的人生!
茉莉花开
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邹韵
从5月12日早上7点开始,一个叫“张丽莉”的名字写在了我的采访本上。几个月来,我在用话筒和笔记录着她每一次牵动人心的点滴变化,也在用心感受着“最美教师”用生命缔造的爱心传奇。
5月12日晚10点50分,佳木斯市中心医院ICU病房的两扇玻璃门被人重重推开,四名医护人员推着移动式病床快步走出。当一行人走出医院时,他们发现,等候的除了救护车,还有成百上千的普通市民,他们听说“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将被转院治疗,特意前来送行。很多人大声喊:“张老师,加油!我们等你回来!”高速公路上,一辆又一辆车闪动大灯,主动靠边,为车队让行。几百台私家车、出租车专程赶到哈尔滨入城口迎接车队……我原本以为深夜是寂静的,可那个夜晚,张丽莉像一簇火苗,点燃了成千上万人的爱心。
这一幕幕画面让我深深震撼,同时深深好奇,病床上的张丽莉,脸色苍白,双眼紧闭,身上插满了各种仪器的管子,这样一个躺在病床上的“80后”女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号召力?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张丽莉所教授的班级。教室的最后一排,一张空着的课桌引起了我的注意,学生们告诉我,那张课桌是张老师的。原来,丽莉不忙的时候,会和学生们一起听课,或者一块上自习。她曾说过,只有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老师出事后,学生常常回头张望,那个位置已是空空荡荡,他们无比失落,多么希望张老师快点回来呀!
后来采访中,我曾问张丽莉,驾驭学生的秘诀是什么?丽莉告诉我,秘诀就是不去“驾驭”,而是“以心换心”,你走进他心里,俘获了他的心,剩下的就都好办了。
丽莉出事后,很多人在讨论,面对失控的汽车,张丽莉在那一瞬间超乎寻常的举动,究竟是一种本能还是选择?有人说,是本能,但人的本能是躲避危险,为什么丽莉不是避开却是迎上?有人说,是选择,可刹那间的变故来得那么突然,哪有时间容她计算、取舍?生长在教师家庭的张丽莉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工作5年来,与学生朝夕相处,悲喜与共,对于学生的爱和责任感早已渗透到她的每一根神经,对于她来说,学生的安危已经胜过一切。车祸发生时,她的确没有时间思索,但她的本能天平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生。就像丽莉后来说的,“如果你也是一名人民教师,相信你也会有这样的本能,这是每一个爱学生的教师都会有的本能!”
采访报道中,我每一天都被感动着。自从张丽莉转入后,哈医大一院的ICU病房门外几乎成了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地方,除了日夜守候的各地记者,更多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热心人。他们当中,有病友举着点滴瓶来捐款,有宾县的农民送来连夜缝制的靠垫和褥子,有到哈尔滨旅游的香港游客手捧鲜花默默祈福。65岁的张金荣大娘听说丽莉的事情后,在重症监护室前足足站了3个小时,见到医生就上来要求献血。“我求求你们了,我是O型血,是万能血,你们抽点给张老师吧。”
5月16日,张丽莉苏醒后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们”。很多人感慨万分,有人说“我曾猜想过你醒来后可能说的任何话,但从来没想到是这句,你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有人说“丽莉,你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善和美”,还有人说“张老师,你的所作所为深深感动了我们,其实我们最想跟你说的也是‘谢谢你’”。后来我曾问张丽莉,当时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丽莉笑着告诉我,她觉得自己很幸运,是社会的关爱给了她勇气和希望,是无数人的爱心接力为她争取了生存的机会,是医生的全力救治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说,没有过不去的坎,上天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总会为你再打开一扇窗。
只要还有希望,丽莉总是始终保持向上的状态。16岁时,丽莉写下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虽然身卧病床,可听说自己的愿望要实现了,她异常兴奋,瞪着大大的眼睛对我们说:“太好了!”眼中泛起泪花。宣誓前一天,丽莉拿着党章,一遍遍地在病床上背诵誓词。她说:“我要牢记入党誓词,一辈子做合格的共产党员!”7月1日,丽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此同时,她也在期待着,快点安上假肢,重新登上朝思暮想的讲台!
从5月12日赶赴佳木斯至今,我采写了150多篇有关张丽莉的新闻报道,黑龙江电台的直播间接到听众电话1200多个,社会各界为张丽莉捐款1500多万。
危难时刻,张丽莉挺身而出,舍己救学生,我们赞叹她的英勇壮举。突遭变故,她没有灰心气馁,而是以一贯的坚韧执着笑对人生。这个夏天,一朵洁白美丽的茉莉花,开在了全国人民的心里。我相信,当我们每个人都能用爱来相互回应时,这世界一定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