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权:捐款千万元 专结“穷亲戚”
2012年10月31日
在山东威海,杨正权是“好人”的代名词。自1998年以来,杨正权助农济贫,赈灾救急,扶老助残,拥军兴学,先后为社会捐款达1000多万元。
人们习惯将杨正权名字前加上“好人”两个字。“好人杨正权谁不知道!他做了多少好事呀!”记者采访前向路人打听杨正权店面的地址,一位市民如是说。据说,给他写信,只要写上“威海杨正权收”,信件就能送达他本人手中。
“亏什么不能亏教育!”
今年10月22日,在杨正权的庆威水产品经营店内,他正在接泊于中学校长的电话。“杨校长,身体咋样,孩子们问候你呢!”电话传来校长关切的声音。
电话中称的“杨校长”,是学校名誉校长杨正权。这个名誉校长,得从一口井说起。
1999年,杨正权下乡收购海产品时,听说环翠区泊于镇侯家小学条件艰苦,他便去学校查看。
校门外,山坡下,两个孩子正在踉跄地提水。
走进一间教室,孩子们在上计算机课,十几个孩子围着一台陈旧的老式电脑,个子矮的同学被挤在后面。看到此情此景,杨正权心里一阵发酸。
“打井吧,给孩子们通上自来水,这钱我出。”杨正权留下打井的钱,立即赶回市区,因为他要给孩子们配上新电脑。
当天下午,杨正权购买了20台崭新的电脑送到学校。不久后,杨正权出资的井打好了,学校里通上了自来水。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杨正权说,这水喝着格外甜,就叫“甘泉”吧。
杨正权的善良和诚恳感动了学校,他们邀请杨正权做学校的名誉校长。每年,杨正权都会资助学校的12名学生,并坚持定期到学校探望孩子们。
如今,杨正权已经是三所农村中小学的名誉校长。此外,他在全国还资助着20余所学校。由他资助的贫困学生,到2010年底,已发展到900名。
“亏什么不能亏教育!”这句话,杨正权经常挂在嘴边。
数不清的“穷亲戚”
“我知道手术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可我还是想给需要帮助的人捐些生活费。让我尽最后一份力吧:留给环翠区个私协党支部1万元,让他们捐助给贫困家庭,再留给学校2万元,继续资助孩子们。希望你们能理解。今后,你们要是有能力,还要继续帮助这些人。”十年前,得了胃癌的杨正权,在手术前给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子立下了这样的遗嘱。
“你的病怎么样了?怎么光想着别人呢?”2011年春,杨正权像以往一样到威海敬老院探望老人,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心疼地摸着杨正权清瘦的脸念叨。如今,他依然忙碌在各个需要帮助的地方。
杨正权在威海市区买下几处门市房。但他出租房子有点“怪”。租他店铺的人,要找员工必须招下岗职工和困难家庭。答应了这个条件,租金就可以压到市价的最下限。在他的几家连锁店,工作人员也都是下岗待业人员。
2010年,杨正权到北京出差。在威海机场,一位工作人员为他忙前忙后。杨正权称赞她说:“你们的工作态度真好!”
工作人员却回答:“杨叔叔,您可能不认识我,可我永远忘不了您。我就是您曾经资助过的学生,因为您的帮助我才能继续上学,才能在这工作呀!”
从1998年算起,杨正权有记录的捐款额累计约达1000多万元。济贫行善、赈灾救急、扶老助残、拥军兴学……他结下了数不清的“穷亲戚”。
为桥头镇东涧村安装自来水,为盘川夼村修缮河堰,改造村貌……杨正权结对子的扶贫村已经有11个。这一个个村子,也都成了杨正权的“老家”。“好人杨正权”的名字,也在一个个山村、一个个受助困难家庭中深深扎根。这位草根慈善家,也因此先后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全国“光彩之星”,山东省“十大慈善”之星等荣誉称号,并多次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让我的所作所为能够号召起更多的人去帮助别人,这是我向前走的动力和信仰。我相信,有信仰,人人都可以当好人。”杨正权如是说。(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