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华:黑土地培育的种粮女状元
2013年02月28日
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在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的妇女中,黑龙江省双城市周家镇东跃村的农民刘彩华是其中之一。
提起刘彩华,远近闻名,二十多年前,高考落榜后,她自强不息,选择了在家乡当一名“现代农民”,在黑土地上攻读“我的大学”。为了种出和父辈们不一样的田,她像着了魔一样,经常骑着自行车往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跑,骑坏了两辆自行车。1988年,她在自家的院子里扣了一个24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当年培养出一等成苗6000株,获利4000元,尝到了依靠科技致富的甜头。
二十多年来,她与当地农业科技部门联合,带头实验新品种,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2000年,美国女博士来访,通过与女博士的交谈,再一次触动了刘彩华学科技、用科技、发展现代农业的敏感神经,大型机械化作业,大市场、大生产、大流通的全新市场理念……她自费购买电脑,连接了宽带,经常帮助村民查找信息,打印资料免费发放,她的家成了名符其实的“农业知识咨询处”。2008年,刘彩华牵头与109户农民达成一致意向,共同申报了3000亩玉米高产示范区,采取了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的标准化栽培方式。3000亩玉米全部获得丰收,总产240万公斤,创产值260万元,比普通玉米多收40多万元。她又牵头成立了“双城市良农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2000多农户,种植近5000亩玉米和有机水稻田、300多亩绿色蔬菜,拥有50多台价值上千万元的进口大型农机具,服务生产面积2万余亩,年产粮食3600吨,创效益达1000多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目前,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有机农业的引领者,成为集约经营、大型农业机械应用的新平台,成为带领姐妹们共同发展的致富社、发家社,成为国家稳定菜篮子、米袋子不可或缺的商品粮基地和蔬菜基地,被政府确定为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2011年底,刘彩华得到国务院种粮大户的嘉奖,享受全国劳动模范待遇,并作为受到农业部邀请的五个产粮大户之中唯一的女性,出席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三农记忆晚会”和2012年全国农民春节联欢会。2012年刘彩华又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创先争优先进个人。2012年4月,她与双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签订协议,首期承包经营园区核心示范区4300亩土地,承包期限为16年,承包指标为5年内使核心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量达900公斤,比现有产量提高150公斤。双方约定将根据示范情况,继续扩大承包经营面积,最终有望达到50万亩,粮食产量预计达到9亿斤,将解决240万人/年的吃粮问题。根据协议,承包期内,刘彩华通过“以粮抵租”方式,每亩土地向农民支付850斤玉米,其余为刘彩华及合作社收入。刘彩华负责园区农业生产资料、农机作业等基本投入,双城市政府负责园区农业设施、道路、水利等基本建设投入。刘彩华从农民变身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的CEO。
去年,刘彩华承包的耕地,采用大垄双行密植通透栽培玉米。虽然爆发了玉米粘虫害,由于她预防及时,采用飞机喷洒农药,秋收创下了玉米亩产1500斤、总产7500万斤的佳绩。
今年春节刚过,刘彩华又忙开了。2月20日上午9时,在刘彩华的现代科技园区,她正与自己的专业合作社骨干商议购买柴油及储存和农机具维修等问题。“眼下,如何储足油料,保证这些大家伙不挨饿,是头等大事儿!”她很有经验地说。会后,她又来到园区的玉米脱粒作业现场,麻利地登上脱粒装载车厢里查看玉米品相。之后还与维修农机的师傅唠了一会儿农机养护问题。
将近中午,记者随同刘彩华来到了一家种业公司。询问种子的售价,并预定下两万多公斤新品种。刘彩华告诉记者,今年需要的化肥,都已经有着落了。她还有两架喷洒农药的小型飞机,是国家奖励她的,正在哈尔滨市呼兰区维护。
忙春的刘彩华,正信心满怀,不知疲倦地奔走在自己熟悉的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