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好医生王争艳
2013年03月08日
全国道德模范、武汉市汉口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争艳,最近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近一两年来,王争艳特别忙。自从2009年9月通过群众海选当选“武汉市人民满意的好医生”之后,远近患者慕名而来,王争艳坐诊的湖北武汉市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是排着长队,她要求自己比过去还要耐心、细致。
另外,各地卫生部门、各医院纷纷请她做报告,给医生们讲讲医德,她一场接一场地讲,而且要求自己每场不可重复。她说:“我希望‘好医生’越来越多。”
工作中的王争艳(左)
清晨8点不到,武汉市金桥社区卫生中心,病人们早已在走廊里排起了队。王争艳披上白大褂,走进诊室,一边向病人点头问好,一边习惯性地摸了摸口袋,里面的听诊器、小电筒、棉签,再加上手上那块“老古董”手表,是她几十年来看病必备的“老四样”。
今年59岁的王争艳从医近30年,在如今人们感叹“看病难、看病贵”的时候,她开出的处方平均单张不超过80元,最便宜的一张,只有2毛7分钱。“小处方”让她有了众多的“铁杆粉丝”。她不是教授,也从来没有发表过高级别的医学论文;她的小处方,相对于一场复杂手术或一种疑难疾病的攻克而言,显得微乎寻常。“开贵一点的药,我实在下不了手。”她这句朴实的话语,和她的一张张小处方,像闪耀了近30年的微光,传递出悠长的温暖。王争艳说:“我自己也是一个普通劳动者,病人的愿望我都知道,他们就是想让你用最小的代价治好他们的病。”
曾经有武汉的一家媒体为了调查王争艳“小处方”的真实性,专门抽查了王争艳2008、2009年封存的处方,结果发现,平均值只有55块钱,最小的处方只有两角七分钱。
1998年,一对夫妇慕名找到了王争艳,男的患有罕见的“亚急性联合变性”疾病,这是一种因营养或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神经性病变,主要影响人体脊髓,它的治疗尚属世界难题,理论上要长期住院才能保住性命。但是患者经济拮据,无法支付高额医疗费用。王争艳详细检查病情后,给他们想了一个办法,遇到紧急情况在医院抢救,脱离危险就回家治疗。10多年来,在王争艳的努力下,这个困难家庭用有限的钱维持着一个罕见疾病患者的生命,维持着一个完整的家。
退休工人王建生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辗转几家大医院,每月的医药费要800多元,可他每月的养老金只有一千元出头。无奈之下,他找到了王争艳。按照王争艳的治疗方案,王建生每个月只要花80元,血压一直控制得很好。
“您有什么诀窍,用这么少的钱就控制了我的病?”他问王争艳。王争艳笑笑说:“可开可不开的药,我从来不开;太贵的药,我会尽量找便宜但效果相当的替代品。”在王争艳看来,为患者节约一点就是一点,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在社区里看病,面对的大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我了解他们的生活。”王争艳对记者说。
开小处方,需要仁心,更需要仁术。“你让病人花钱少,但治不好病也不行呀。”王争艳说。王争艳毕业于同济医学院,一代名医裘法祖曾给她上过大课,“先看病人,再看片子,最后看检查报告,是为上医;同时看片子和报告,是为中医;只看报告,提笔开药,是为下医。”她牢记老师教诲,接待每位患者的时间,平均不少于15分钟。
黄陂农民刘耀东曾因持续消瘦四处求医,做过很多检查,花费数千元无果。他抱着一线希望找到王争艳,王争艳没有立刻开单检查,而是耐心地听完他的讲述,还仔细看了以前做过的检查结果。一番看、触、叩、听后,王争艳问:“您是不是得过血吸虫病?”刘耀东非常惊讶:“几十年前的事,您怎么晓得?”病因找准了,再开药方,没花多少钱,刘耀东的病就一天天好起来。
王争艳坐诊,总像是在和病人拉家常,看似无用,实际上她在其中找到了不少与疾病有关的信息。“我讲治病防病,这也是一种健康知识普及教育。”王争艳说。
王争艳开处方,从来不会为了小而小。在她眼里,处方其实并没有大小之分。“我只是本着医生的良心,尽量为病人着想,下笔时既考虑到他的病情,更兼顾他的经济状况。”
作为同济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王争艳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依靠自己的双手和耐心,利用扎实的视、触、叩、听基本功,诊断出仪器都难以查出来的病。她多次放弃高薪岗位,扎根基层,坚守清贫,坚持把给患者治好病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把给基层群众带来健康作为自己做大的快乐。许多当年的同学、校友,都已成为大医院的骨干,收入、地位远在她之上。也有不少人劝她离开社区,到大医院发展。但她就是舍不得离开那些像亲人一样熟悉的病人。
王争艳先后在多个门诊站点工作,每到一处,都有老病人辗转追随,又有新病人聚少成多,成为她的新“粉丝”。知道她从不收礼,常有病人买下一兜水果或菜,等在她骑车下班的路上,看见她,装成是偶然遇到,嘴上寒暄着,手使劲把东西往她车筐里塞。走在社区里,不少找她看过病的病人会热情地和她打招呼。每当这时,她心中无比幸福和温暖。
王争艳还经常替患者垫钱,几块钱的挂号费,十几块钱的药费,虽然不多,但是多年来,却保持着一个“纪录”:垫出去的钱,从来没有不还的。
“被人需要、被人感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那才是真正的幸福,那才算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一个人一辈子,能吃多少、用多少?天天钻在钱眼里,有什么意思?像我这样,天天走在路上,都会被很多病人祝福和感谢,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很幸福。”王争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