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刘家祁一家三代的精神接力
2011年06月20日
刘家祁成为传递北京奥运火炬的全国最年长火炬手
6月6日端午节,江西瑞金,雨后斜阳,象湖镇竹头下巷,家家户户门上插上了菖蒲。巷子深处的一座小院,老红军刘家祁坐在轮椅上,笑着迎接远道而来的记者:“伢子今年多大了?”99岁的老人,声音洪亮。
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大大的毛主席像;旁边的桌子上,堆着孙子送来的红蛋和粽子。
跟着红军走
(1929—1934)
刘家祁是瑞金黄柏上塅村人。
1929年,工农革命的号角响彻赣南大地。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转战瑞金,在大柏地全歼赣军刘士毅部。消息传到村里,16岁的刘家祁瞒着母亲参加了红军游击队。
母亲知道后,说什么也不让他离开。刘家祁安慰道:“跟着红军走,总有一天,咱们穷人家能翻身。”
一年后,只有一支步枪高的刘家祁参加了黄柏区武装暴动。“打土豪、分田地”,年轻的刘家祁成长很快,不久,他被推选为黄柏区少共区委书记。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宣告成立。刘家祁参加了阅兵式。走过主席台时,他和战友看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挥手致敬。
1933年,刘家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来还被送到中央党校学习。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开始长征。刘家祁被编入红九军团第三师工作团,负责搞宣传。从瑞金出发前,他和战友领到了驳壳枪,军团长罗炳辉做动员:“打到后方去,建设新苏区。”毛主席对大家说:“我们早晚能回来。”
一定要坚持
(1934—2008)
刘家祁没想到,自己的长征路会如此坎坷。
1934年11月,湘江战役打响。刘家祁所在的部队负责阻击追敌,掩护中央纵队过江。他记得,越靠近湘江,部队走得越慢,战斗打得就越惨烈,很多战友昨天还在一起行军聊天,今天就牺牲了。
就在渡江前的一天傍晚,部队在湖南宜章的一座林子里召开紧急会议。会开到一半,几架国民党飞机飞来,投下炸弹。刘家祁来不及卧倒,右腿被炸得血肉模糊,一块弹片嵌进了骨头,当时就昏了过去。
等他醒来,两个战友正用担架抬着刘家祁走。敌人前后夹击,情况危急。到达湖南省蓝山县牛家村时,部队只好把刘家祁等一批伤员安置在百姓家中。临走时,团长留给刘家祁7块银元。
很快,当地靖卫团开始疯狂搜捕红军伤员。老乡们把他抬到山林中藏匿起来。刘家祁卧在担架上,右腿伤口溃烂化脓,不能动弹,饥饿、寒冷、孤独一齐涌上心头。
“一定要坚持追上部队”,成了支撑刘家祁活下去的唯一信念。在山上呆了三天后,他爬回村中。老乡细心地为他洗净伤口,村里各家轮流省下红薯粥和青菜汤喂他吃。刘家祁拿出银元,老乡说什么也不要……
此时,大部队渡过了湘江,追上部队已无可能。刘家祁心里痛苦,但他告诉自己,革命的信念决不能放弃。
1937年,刘家祁辗转回到瑞金。他参与组建了瑞金黄柏地下区委,发展党员打游击。不久,“西安事变”爆发,国共再次合作。刘家祁所在的游击队被编入新四军第三师,与日寇作战。抗战胜利后,刘家祁又以做裁缝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直到1949年8月,瑞金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刘家祁历任瑞金县公安局侦查组组长、赣南行署公安处秘书、瑞金县人事监察局局长、物资局副局长等职。
1975年刘家祁离休,传奇而光荣的经历让他备受尊敬。
2008年5月14日,刘家祁成为传递北京奥运火炬的全国最年长火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