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捋袖,为了白血病患者

2011年07月28日

常熟大义卫生院护士冯卫华接受高分辨采样。

    今年七月以来,常熟有3名中华骨髓库志愿者接受了造血干细胞(骨髓)高分辨血液采样,为历年来最多的一个月——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的最佳途径。志愿者小小的奉献可以救人一命。一个成年人体内的骨髓重量约3公斤,捐献其中10克的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而对健康的捐献者来说却没有任何损伤。

    常熟市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重新启动以来,目前,常熟市已有1469人报名成为捐髓志愿者,其中3位志愿者成功实现捐献,为白血病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

    此次血样采集后全部进行高分辨检测,大大提高了配型效率。患者一旦在中华骨髓库查找到相匹配的骨髓,免去了以往还需要作高分辨检测的步骤,缩短了时间,可直接进入体检和移植程序。

    招募成熟志愿者

    此次接受高分辨采样的常熟3位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分别于2002年至2004年间接受了常熟市红十字会组织的捐献骨髓血液采样活动,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位志愿者。

    今年四月初以来,根据中华骨髓库通知,常熟市有3位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低分辨初配相合,常熟市红十字会办公室立即与他们进行了谈话,征询是否愿意进行高分辨血样检测,并且在确认高分辨相合和体检合格的情况下,志愿者是否同意捐献自己的骨髓(造血干细胞)。

    令人感动的是,在事隔七八年之后,这些志愿者已接近中年,但他们的初衷不改,愉快地签订了“高分辨检测知情同意书”,表示只要条件许可,乐于为挽救白血病人的生命贡献绵薄之力。他们表现出了成熟的捐献愿望和坚定的奉献精神,他们的家属也给予了理解和支持。目前3位志愿者的血样分别送往了北京、上海和苏州市血站的高分辨实验室进行检测。

虞城大酒店的王维君接受采样后投入工作。

    七年志愿不变

    就职于常熟市虞城大酒店的王维君今年38岁,目前担任客房服务部领班。他于2004年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早在很多年前,王维君就开始了无偿献血,至今已无偿献血近十次,其中有单位组织的,也有同事之间自发参与的。 2004年,王维君在街心花园采血车上献血时,通过血站工作人员宣传得知骨髓捐献志愿者招募活动。“当时听了介绍,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就立即报名参加了这项活动。 ”

    大约半个月前,王维君接到常熟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需要参加血样高分辨检测。王维君说:“接到电话时,感觉有些惊讶。现在各项技术也很成熟,我非常乐意帮助他人。 ”对于他的这份爱心,家人也很支持。之后,王维君在市二院采集了血样,并送往上海市血站的高分辨实验室进行检测确认。

 

    号召携手捐髓

    顾一峰今年40岁,是常熟市外国语学校一名生物老师。顾老师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已有七年多时间了,他还参加过三四次无偿献血。今年5月12日,顾老师首次接到常熟市红十字会办公室电话,告知他的血样需要进行高分辨检测。“当时我心情也很平静,因为我早就做好了准备”。两个月后,顾老师接受了血样采集。他说:“虽然起初家人有些担忧,但是我觉得救人生命是义不容辞的,我也已经从网上下载各种资料向家人说明捐献的安全性,已解除了他们的忧虑。 ”

    冯卫华现年37岁,是大义卫生院的一名护士。 2002年与另外两名志愿者一起参加了大义卫生院红十字会组织的造血干细胞采样活动,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员。今年7月19日冯护士得到通知,告知她的血样已通过低分辨检测,次日又在大义卫生院采集了血样准备送往北京进行高分辨检测,检测结果将在一个月后知晓。

    冯卫华说:“当时我接到电话心情比较激动,我心态也一直很好,认为能够尽一份力帮助白血病人很开心。周围家人、同事得知后,也给予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认为我的行为值得大家学习。 ”据了解,冯卫华从1998年开始参加医院组织的义务献血,至今已经十多次了。她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为感染身边的人,也能加入到中华骨髓库的大家庭中来。(苏州日报)

常熟外国语高中顾一峰老师在接受高分辨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