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准爸爸捐骨髓救女孩 为守约9年不换电话号

2011年11月15日

    “扎吧,我的造血干细胞早就活跃起来了。”11月14日上午8时,平躺在空军总院血液科的病房内,高伟(化名)将双臂袖子挽高,对着病房主管技师朱培瑜说。

  8时30分,肘静脉穿刺完成,血液缓缓地从高伟的左臂流出,在体外循环一周后经其右臂进入身体。他收腹仰头,仔细观看着整个过程,双手缓慢地握紧放开,缓解全身微微发麻的感觉。

  这意味着,北京的13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正式开始。几个小时后,这190毫升“救命血”由专人护送,飞行两千公里,抵达广州,用以救治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位白血病患者。据悉,这名患者今年刚满15岁。

  “感觉怎么样?”朱培瑜拉开病房窗帘,阳光一下子洒进来。高伟眯着眼睛说:“您就放心吧。我家孩子下个月就该出生了,这捐献的经历可以讲给孩子听,算我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

  高伟说,妻子正在家待产,“捐献造血干细胞,我老婆支持我守9年之约。为了解除我的后顾之忧,她这几天住在娘家,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回去看看她了。”

    9年之约,要追溯到2003年。当年高伟19岁,生日当天他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志愿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后他的电话号码就再也没变更过。“手机也换了好几个,但号码不能变,当初登记时写的就是这个号,如果换了,万一配型成功了却找不到我,那多耽误事儿啊。”

  就这样,一坚持就是9年。今年,高伟接到电话,他与一名15岁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了。当时妻子已经怀孕,高伟完全有理由拒绝,但他说:“人一辈子就能活一次,我不能眼看着有机会救人却不伸把手。再说了,这么好的事儿我以后还要给孩子讲呢。”

  站在病房角落里,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副主任梁永清小声说:“这个月骨髓库成立10年了,已经积累了10多万份资料,全部是像高伟一样的热心人无偿提供的。如今,我们已经从最初的急于扩充资料库转变成现在的保‘质’,就是将前期宣传做到位,尽量不流失每一位捐赠者。”

  中午12时左右,一袋190毫升的干细胞悬液被分离提取出来。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到恒温4摄氏度的便携箱中,送往首都机场。

  大约3个多小时内,这袋“救命血”飞抵广州。随后不久,这些干细胞输进了一位15岁小女孩的身体内,再续她的生命。

  高伟不愿向记者透露他的真实姓名。记者了解到,他是北京公交集团所属中油公交石油公司的加油员。(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