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画里的五彩世界
2014年02月26日
在黑色背景上 颜色翘起来了
大部分时间里,梁德颂窝在位于湘西吉首的家里,伏在案前,细致地作画,一点一点地创造五彩的世界。在我到来时,他正潜心绘制一幅2.5米长的画,讲述一个类似“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在翻滚的海浪之上,一对鲤鱼和一对龟腾空跃起,它们上方是一道巍峨大门,过了这门,往上是一对围着太阳飞舞的龙与凤。
这是一个半成品。用来作画的宣纸原是显旧的白色,但背景已一律是染成了黑色,剩下的空白部分现在只呈现了轮廓,以及梁德颂已在轮廓内画好的线条。他接着要做的是填色,沿着那些线条填上红蓝绿黄等颜色。
现在,他正给凤凰的长翎羽填色。细小的画笔尖蘸点墨水,在柳条一般的羽毛内,来回地画上带粉的红色。从中间到边上,这种红色逐渐变淡,呈现出自然明快的过渡。
这是一个细活。半个小时之内,那根翎毛的尾部的颜色仍没填满。眼下这半成品的面积约为1.5平方米,足够他忙碌地干上半个月。
梁德颂所画的叫“苗画”,一种极具苗族特色的绘画。它所画的往往是花鸟虫鱼、山川日月、龙飞凤舞,颜色浓重而鲜艳。
苗画要表达的是吉祥的意思,选取的绘画对象往往是自然界的美好事物,以及传说话的诸多神兽灵禽,麒麟、龟、龙、凤,等等。梁德颂尤其喜欢画龙画凤,因为龙和凤最能象征吉祥。
吉祥的表达,很多时候是通过隐喻来实现的。这种隐喻不仅在苗画中有,在中国各处也是常见的:牡丹表示富贵,石榴象征“多子”,花瓶寓意平安,蝴蝶和“福”是谐音,鱼类显而易见的是在期待“年年有余”……
学者夏小红研究指出,“苗画的内容主要选择的带有吉祥寓意的麒麟、龙、凤以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蝴蝶、鱼、鸟、虫、虾、蝙蝠、喜鹊……在苗族人的审美观念中,牡丹代表的是最美丽的花……
“苗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衣食住行婚丧喜庆等各方面的风俗民情,还有些取材于神话传说、龙凤等神物,历史人物事件等等。虽然苗画取材于非常广泛,但大多数都不是题材上原来的再现或者写生,而是赋予材料以象征比喻意义,将写生转化为写意,重点不在取貌而在于取神。”
在具体的造型呈现上,苗画是抽象的,和汉族人习常所见的绘画造型有很多不同。苗画中的龙不见了凶猛;龟的脖子往往伸的很长,张开的嘴巴吐出蛇一样的信子;鱼的尾巴夸张翘起,有如花朵绽放;而太阳,总让人联想到一个完整的扎手的菠萝……
尤其独特的是,苗画中大量出现了蝴蝶。蝴蝶几乎和龙、凤、麒麟等神兽一样的重要。在有龙、凤的时候,往往能见单独飞的大蝴蝶,骄傲地出现在画面的最中央。并且,麒麟、龙的脸部都是蝴蝶的造型,这也是龙之所以显得不凶猛的重要缘由。
谈话间,梁德颂拿出一张未上色的《麒麟送子图》。这画里,送子观音头上戴的苗族人的头帕。画中出现神兵天将,造型和猴子极其的相似。
这些造型是苗族的传统造型,而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它们过去出现苗族人的衣服上、被单上、床帐上。那麒麟送子图,在过去便是绣在布上,新婚之夜挂在新人的床帐帘布上。
苗画中几乎没有梅兰竹菊,也鲜少见有松柏。很显然,苗画不是文人画,而是民间画。它所追求的是生活的、大众的旨趣,而非画者个人趣味的表达。苗画无论是鲜艳的颜色,还是吉祥的图案,都是一种“俗”的追求。
当这些斑斓的色彩全都呈现在纯黑的背景前,便会因为强烈的反差,而显得更加的斑斓。假如那些红黄绿蓝都是出现在白色的背景前,那绝对不会有如此鲜亮的视觉效果。黑色像是一切颜色的尽头,排除了任何的杂色干扰,背景于是消失了。呈现在这深邃背景之上的每一抹颜色,都有若在夜空中发亮的光亮。梁德颂说,在黑色的背景上,“颜色就翘起来了”。
一家三代的苗画故事
人尽皆知苗画姑娘爱美,自家的土布在染色之后就是单调的深蓝或黑色,姑娘们就在其上绣一些花草进行点缀。姑娘们尽管手巧,但并不擅长勾画稍显复杂的造型。这时候,她们便向那些读过书的、会拿毛笔的人求助,在预计要绣花的地方用浆画出花鸟虫鱼的造型,然后带回家沿着图案线条慢慢绣。
梁德颂的爷爷是教书先生,理所当然的就为别人画一些花鸟虫鱼。“她们把一块布扯下来,拿来画上图案,画好了之后就沿着图案轮廓来绣。”梁德颂说,不同年龄人绣的风格是不同的,年纪大的人喜欢素淡点,姑娘们喜欢娇嫩的、有活力的颜色与图案。绣好之后,一番裁剪缝补,这些绣作就装饰到袖口、裤角等地方了。
苗画一开始就是服务于绣花的,它是绣花的底稿。在梁德颂爷爷的画里,都只是画轮廓,留给巧手的姑娘们用针线来填补颜色。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父亲梁永福。
情况的改变发生在1960年代前后开始的农业集体化,农民们被编入了生产小组。在此之前,农民有农忙农闲之分,女人在农闲绣花。但进入集体化后,农民大部分时间在田里干农活赚公分,而绣花费时很多,便被耽误了。
梁永福于是做了一个实验。他从染匠那里弄来矿物质染料,这回,他不再像父亲那样只画轮廓了,而是填上了颜色。他以一种油加入染料中,绘到布上,干透之后虽然变得硬邦邦的,但却可以保证画作在清洗的时候不会消失或褪色。这种权宜之计将画画代替了刺绣,受到了欢迎。尽管处于深山,但保靖县、花垣县的人都慕名前来请梁永福画画。梁德颂也在父亲的熏陶下,深深的喜欢上苗画。
“破四旧”期间,苗画也受过一定的影响,主要是题材上的影响,龙、凤、麒麟等被神兽被禁止,但还可以画花、鸟、虫、鱼等自然的东西。梁永福继续作画,并因此得以靠给大家画画来赚取公分。“专业的,还是我父亲一个。不专业的,也有几个。每一个村庄都有人画,不过他们不太专业,不够细致,线条也不够流畅。”梁德颂生于1964年,在他关于童年的记忆中,父亲一天到晚都在忙碌着画画。“我早上一起来,就看到我爸爸在画画,天天画,整天整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