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
北周静帝宇文阐年号(公元579年———580年),语出《道德经》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为最大的形象是无具体化形象的。
开皇
隋文帝杨坚年号(公元581年———600年),开皇系道教总年号,“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间相去,经四十一亿万载。所度者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
大业
隋炀帝杨广在公元605年取年号为“大业”,则来自《易经、系辞上》“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贞观
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公元627年取年号为“贞观”。“贞观”两字取自《易经•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这两字表示天地之道,也就是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发展是有其一定的客观规律的,这规律就是“正”。所以宋朝朱熹解释这句话时说:贞,正也;观,示也。“贞观”以正示人也。其实质含义就是指示人们按照社会自然发展规律去做。
上元
唐高宗李治年号(公元674年———676年),上元本为道教节日名,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天官生日。系用上元为年号,寓有天官赐福之意。
弘道
唐高宗李治年号(公元683年),指弘扬道教。(唐高宗李治笃信道教,封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天下各州皆置宫观,他在位期间道教影响进一步扩大)。
咸亨
唐高宗李治在公元670年取年号为“咸亨”,则取自《易经》的《坤•彖》:“含弘广大,晶物咸亨”。这里的“咸”是皆、都、感受之意。“亨”是美的含义。连起来就是“皆美”、“都是美好的”。
久视
唐周武则天年号(公元700年———701年),语出《道德经》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意为只要牢牢地掌握住治国安邦的根本法则,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天宝
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公元742年———755年),天宝系道教崇奉的天尊名,即玉清天宝尊。
广德
唐代宗李豫年号(公元763年———764年),语出《道德经》四十一章:“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意为崇高,广泛的道德观念,好似卑下的山谷一样深邃。
元和
唐宪宗李纯年号(公元806年———820年),元和本为道教修炼术语,出自《太清中黄真经》。在道教圣山武当山建有元和观。
大顺
唐昭宗李晔年号(公元890年———891年),语出《道德经》六十五章:“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意为自然通泰之境界。
至道
北宋太宗赵光义年号(公元995年———997年),语出《庄子•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崆峒山,故往见子,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意要有至大至精的治国之道,才能够物阜民丰。
明道
北宋仁宗赵祯年号(公元1032年———1034年),语出《道德经》四十一章:“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治平
北宋英宗赵曙年号(公元1063年———1067年),语出道教经籍《抱扑子》:“又于治世隆平,则谓之有道,危国乱主,则谓之无道。”意为治理国家要用深厚的道,才能太平相安,假若无道,便会成为危害国家的罪人。
元符
北宋哲宗赵煦年号(公元1098年———1100年),史称,宋哲宗皇后遇疾,茅山元符万宁宫道士刘混康以符咒将病治愈,哲宗对刘混康感谢有加,敕赐玉印、玉符、玉圭各一,翌年,改号元符。
至元
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公元1264年———1294年),语出《易•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须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与《易•乾》卦相对应,乾之象为阳,代表天;坤之象为阴,代表地。乾乃使万物发生,坤能万物成长。万物依靠大地的负载,才能够茁壮成长,这完全符合天意。元世祖对道教礼遇颇高,史载,在灭南宋之前,他曾问道于天师道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问询前景如何,张天师答曰:“善事尔主,后二十年,当混一天下。”“逮至元十三年果验。”
至治
元英宗硕德八剌年号(公元1321年———1323年),语出《庄子•箧》:“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矣。”此出处亦见《道德经》八十章,老庄认为淳朴的民风,太平的世道只有原始社会才能出现这种“至治”的社会局面。折射出老庄对原始社会返璞归真的想往。至治表示安定有序的清宁社会。(来源:道教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