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家的思想旨趣与特点
道家思想,主张道理有哪些?我概括成四个方面:
尊道贵德,效法自然。我们现在越来越对自然环境很重视,这个观念应该推到道家。
关怀生命,以善养生。
三合相通,无量度人。
无为谦下,逍遥至乐。
(一)“道德”由来与意义升华
甲骨文的“道”字,上面有四点,这是怎么来的呢?你联想一下行动的“行”。行动的“行”本来是一个十字路口,后来演变成“行”。道就表示可以行走的。四点下面是一个人头,为什么人头跑到十字路口去?这要联系到上古时期,如果甲乙双方打仗。有一方被打败了,打败的那个首领被砍头了。古人相信有灵魂存在,砍了敌人的头以后就把他埋在这个十字路口底下,然后搞一套仪式,超度他让他再生。所以,这个头就跑到十字路口里去了,叫做道路修祓。为什么放在那边呢?因为十字路口表示行,行就是气在运走,运走以后它就可以再生。所以,“道”最初的涵意是由“再生”开始的。
其次,“行”就要运转,所以“道”也有“运动”的意思,运动就有规律。所以“道”也有“规律”的意思。后来到了老子就把上古时期的这样一个含义作为一个哲学升华。老子的“道”跟先人说的“道”意义不一样,老子的道讲的是像一个母马的生殖器,他用了一个词叫“玄牝”。老子在形容“道”的时候,称它为“天下母”,它是母性,可以生育万物的。所以,老子的“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根。
再看这个“德”字。“德”的繁体字上面是眼睛,所以,“德”跟眼睛有关系,下面是一个器皿。为什么画一只眼睛呢?这依然跟古时候打仗有关系。两军开打前先要叫阵,互相对骂,双方都让一队很漂亮的姑娘列在最前面,姑娘盯着对方的将领。因为以前认为女性都是有灵力的,古时候叫做巫女。实际上我们想想看,将军被漂亮姑娘盯着看,肯定脚都软了,所以他的刀也不敢砍过去,这个“德”最初是表示眼睛的能量,后来引申成为道的能量。德是道的能量,老子说“道升之,德蓄之”,就是靠德这种力量来生化万物。
(二)道家精神
道家文化很丰富,但是它最主要的精神是什么?各人有各人的解释,有人说是“无为”,有人说是“自然”,这些都没有错,都算是道家的精神范围。但是我今天要告诉大家,道家的核心精神是“至乐”,就是要达到快乐。这个“至乐”就是至高无上的快乐。这才是它的真精神,最核心的价值精神。
“至乐”是建立在对生命的敬重,道家是最关注生命的。这个生命不仅仅是人的生命,还包括动物的生命,整个宇宙的生命。它认为地球也是有生命的,宇宙也是有生命的。所以,对生命的敬重才引出要“至乐”,“至乐”不仅要使自己快乐,还要让其他的存在也快乐,社会快乐,自然也快乐。
四、道家修真的快乐境界与方法
(一)修真:道家目标
“真”在甲骨文里是一个倒立的尸体。以前人死了叫做归真,这是原来“真”的含义。但是到了道家这里,它发生变化了。道家的思维跟常人的思维不一样,是逆向思维。老子说“复归婴儿”,要回到婴儿状态,这就是他的一种反向思维。因此,它的归真就是把死亡倒过来,掉一个头,掉到婴儿那个状态,反其意而用之,这就是他讲的“真”。所以,《道德经》说“修之以身其得乃真”,你懂得修身,你有了这个真德就延年益寿了。
《庄子》说:“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过去有许多人说《庄子》是不可知论,那完全是错误的。我把《庄子》跟先秦的典籍作比较,恰恰是《庄子》论知谈得最多。它承认有很多事情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不能用有限的能力去穷尽整个宇宙。可是它却告诉你,具体的一些事情,周边的事情,确实可以知。真人怎么获得真知?你要先修养自我,身体健康以后你才有可能面对各种局面,复杂的状态,你才能够有一个英明的决策,尔后才能成功。所以,这个就叫做“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那么,这个“真人”是什么呢?“形神俱美”,形体、外表都很漂亮。《庄子》里面写了很多古代的真人,“绰约如处子”,他用处女来形容真人的面貌,脸上有光泽,看起来非常有生活气息,漂亮、年轻等等,这些特点都集中在真人的身上。这是形美。“神”就是他有一种很高尚的情操,道德高尚,境界崇高。所以,叫做“形神俱美”。
“内外合善”,“内”讲的是你的内心上面有善心。《庄子》在很多地方都谈了很多善,善对人的作用,内心要善良。其次你在外要多做善事,多做善事使人获得心胸开阔,获得健康的一种方法。我们姑且先不谈它是一种社会道德,就是从个人的健康来讲,你多行善事肯定有好处。你做了善事别人肯定要赞扬你,你拿点钱资助穷人,他肯定对你一生念念不忘,这里有一个积极的作用,积极的效应。这就是“内外合善”的价值意义。
(二)修真即快乐
《庄子·让王》中讲“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娱于颍阳,而共伯得志乎丘首”。
“穷亦乐,通亦乐”,穷和通是相对的。财富不是说人人都可以平等的获有,因为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人可能会得到更多的财富,有的人财富少一点,但不能因为你财富少一点你就不快乐。但是你有了财富,如果被财富捆住也不快乐。你可以放开,不要做守财奴,财富留点自己用,其他拿去做善事,支持这个社会,你就得到了很大的快乐了。
“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乐不在穷通这方面,而是因为你有道德。“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就是说穷通是变化的。寒暑表示时间,春夏秋天转化,什么时候穷,什么时候是富,这是不一定的。我们讲“富不过三代”,你现在可能很富,可是哪天说不定你变穷了。你现在很穷,可是哪一天你也可能变富,穷富都是在转变当中的。所以,不要把这个东西太当做一回事,而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这才是幸福,才是快乐。许由、共伯都是这类的典型人物。《庄子》告诉我们,要修真,修道,才能真正获得快乐。
《道德经》“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那么,如何修养自我?《道德经》最重要的一句话叫“上善若水”。就是像水一样的性格,你就会快乐。他具体谈到了“七善”。我们先讲讲“善”这个字形。“善”上面有一个羊头,表示最初“善”跟羊头有关系。伏羲的“羲”也有一个“羊”,说明是一个崇拜羊的部落。底下的“口”也是器皿,还是讲人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然后才慢慢变成道德的范畴。
居善地,并不是说大家都要抢风水宝地。“善地”就是善意地对待大地,“地”是地下,“天”是在上的。你要有一种低调的心态,我们在生活上要有低调的心态,你就不会攀比。如果要攀比,一旦你比不上别人,你就不快乐。
心善渊,心胸宽广,不会斤斤计较。
与善仁,经常要有一种给予之心,帮助别人。老子讲“既以予人己愈多”。你给了别人,可能你更丰富。与善仁就是要有一种仁的心态来帮助别人。
言善信,你讲话就有信用,有信誉,你办事就能成功,成功就会快乐。你如果没有信誉,下次人家不信你了。例如人家就喊狼来了,你不讲善,人家就不会信你。所以,信誉很重要,有信誉,办事会成功,就会有快乐。
正善治。当然,这种快乐不仅仅是个人的,还要政治好,社会环境好,
事善能,事情就能够事半功倍。
动善时,一个人的生活,以及社会都要讲究善时。
这就是老子《道德经》对我们的启发。
(三)快乐的三境界及其方法
1.初级快乐
就是有病治病,无病调养,去郁通中,宁心静气,这就是初级快乐。人有病当然是不快乐的,无病的时候经常要调养,气郁、压郁是使人最不快乐的。所以,为什么有些人得了抑郁症而自杀,很不快乐。不快乐就在于他堵塞了,不通。我们的生命从物质层面讲是因为血脉不通,堵塞了,出现肿瘤、脑血栓都是因为堵塞,不舒畅。再一个心情不舒畅,没人跟你交流,这都是生病时期不快乐。所以,初级快乐就是要通。怎么通?要宁心静气,使自己不急躁的一些方式。
达到初级快乐的方法:
思过忏悔,诵经斋醮
静坐调息,存想放松
禹步导引,引吭长啸
房中调节,服药补导
思过忏悔,早期张道陵创教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人信他?因为他教别人自己治病的方法。他认为有些病是因为你自己有问题,犯了过错,一直压在心里不敢说。现在你自己来了,你先向神明忏悔,想想你的过错。这个忏悔你也不用告诉周围的人,因为那是个人的隐私,你可以不说,但是你要默默地向神明忏悔,老实交代以后你就舒畅了,你就没有压抑了。他就是通过这个办法来治病的,《后汉书》说“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表示张道陵当时用这个办法治好了很多人的病。
诵经斋醮,就是大声朗诵,比如开始读书,诵经。你读诵经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你读它了,你把杂念就排出来了。我们为什么生病?杂念太多了,脑子太复杂了。那我就开始读书,譬如每天读《道德经》,今天我读第一章,反复读几十遍,读了以后,你就把自己忘记了,把周围都忘记了,忘记了以后你就专心致志了,注意力集中了。诵经是培养集中注意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斋醮就是一种仪式,在上古时期就有了。“斋”就是洁净,使自己干净,要先沐浴。“醮”本来也是一种礼节,跟神明祭酒。斋醮是一种跟神明沟通的礼,同时也是一种音乐欣赏的过程。因为举行典礼是要奏乐的,就像我们现在每天升国旗要奏国歌。你很专心地听国歌,你也会健康,可以振奋人心。因为节奏很重要,典礼的音乐给了你一种节奏。我刚才说了,不通是一种病,其实节奏混乱也会使人生病。我们正常人是有一种节奏的,现代医生工程学解码遗传基因,发现每个人的遗传基因排列出来就是一个旋律,有高低变化,有高潮有低潮,像大海有潮起潮落,形成节奏。春夏秋冬也是一种节奏。我们的心跳,有的人一分钟跳70下,有的人一分钟跳80下,不管跳多少下,在正常值以内你必须是有节奏的,这才是健康。如果节奏乱了,那问题就来了,就不健康了。古人通过参加典礼,听音乐把自己混乱的节奏纠正过来,这就是最初的音乐疗法。
静坐调息。关于这一点在道家典籍讲了很多,调息就是调人的呼吸节奏。庄子说过,凡人呼吸以喉,真人呼吸以踵。一般人呼吸很浅,就是到喉咙口;但真人的呼吸可以到达脚后跟,非常深。这个当然只是个比喻,是要求你的呼吸要深。静坐,你坐在那边要放慢你的呼吸节奏,要匀称,慢慢呼吸,要长。呼吸对人的健康好处,我们只要对比一下就会知道。狗的呼吸节奏比人要快得多,狗的寿命一般来讲只有15年。乌龟的呼吸比人慢的多,它一分钟大概是3-5次,可是乌龟的寿命起码是300岁以上,甚至到达千岁。所以,呼吸节奏跟人的寿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练习呼吸对我们延年益寿,对我们的快乐是大有帮助的。呼吸问题不是我在这里随便讲几句,就马上明白的,它有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这个要专门探讨,我这里只是点到为止。
存想放松。存想也是道家获得快乐、健康的一种办法,这个我个人有体会。我是将近60岁的人,但是我可以很自信的告诉大家,至少我的眼睛没坏,牙齿没坏。但是这个事情,除了刚才陈教授介绍说我是练习因是子静坐法之外,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又根据道家典籍每天练习存想。道家的存想有很多办法,比如说著有《登真隐诀》等书的陶弘景,他是南北朝的诗人、书法家,也是一位医生。他书里面讲到怎样治疗胃下垂,就是想象这个心脏是个太阳,小太阳上升沿着喉咙上升,然后从舌头小太阳出来了,出来以后,又飞进来,沿着我牙齿的左边到右边,又从右边出来,出来后然后又从舌尖进去往下吞,吞到丹田。他说这样反反复复练习,你胃的功能就会好,你胃下垂就能解决。
我平常练的是什么东西呢?我是针对我个人的情况,比如我要写作,以前比较年轻的时候晚上写到兴奋得睡不着觉。怎么办呢?我就开始躺在那里想象一条河流,当然这条河流不是一般的河流,是小时候我看见的非常干净的河流,清澈见底,底下还有小小的鹅卵石,一块一块都看的清清楚楚,河边有许多青草,也有树。然后我就开始看,从河流左边一直看,看到远处,慢慢看不见了,然后又从远处又看回来,看到右边,完了以后,我就看河底,从鹅卵石看到后面,然后又看过来。但是每次看的时候,你不能够有太强烈的用意,要若有若无。在看的时候有一个套路,好像我们做体操一样,一遍又一遍,你要有套路,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程序。这是我几十年经常做的,很简单就是想那条河流。当然我不知道我这个眼睛是不是跟存想有关,但至少是我做了这件事,发现几十年下来,好像是有些好处。当然我不敢说我的眼睛、牙齿没啥毛病一定跟这个有关,但我做了这个以后,还是觉得有些好处的。
禹步导引。大禹治水的时候,由于太劳累了,累的小腿都不长毛。他还得了一种病,叫偏骨病,就是瘫痪了,跛脚。后来他看了一只鸟在地上踩着很奇怪的步伐,于是他就向这只鸟学习,实际上就是向动物学习,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仿生。大禹学习那个鸟跳来跳去,后来他把它记录下来,发现那个鸟走的步伐像《易经》里面的九宫八卦,就是前进后退,形成了三步九迹。那个禹步就是类似于健身的体操,当然这个比体操高级。因为我们体操只是讲动作,禹步要讲意,不仅是行。
这个东西后来在道家里面很受推崇,认为它是万术之源。在斋醮典礼上,道士也要踩禹步。禹步不仅是自己要健康,那个动作还是一个符号,是会传递能量的。你看我们这个电脑,我点击图标,就运转起来了,那些信息就来了,这就是符号在传递能量。所以,那个动作会传递能量的,跟宇宙天然气场是会发生作用的。这就是禹步的作用。
引吭长啸。《山海经》里面讲到虎神西王母,“豹尾虎齿而善啸”,就是人长的像老虎,有尾巴,有牙齿。我估计西王母是出自一个崇拜老虎的部落,是以老虎作为图腾的,善啸就是模拟老虎叫啸的声音。
啸也是一种让自己快乐的很好的方法,唐代有一个道人孙广,他写了一本书叫《啸旨》,就是专门介绍怎么练声的。发声是从腹部发出来的声音,会颤动,会训练腹膈肌,这就是一种啸。书里面还讲到深溪虎啸,高柳蝉啸(模拟知了的叫声),壁岩啸(猴子在石头上跳来跳去叫唤的声音),这些都是学习动物的叫声。为什么这些东西可以使其快乐呢?因为你在模拟过程中,你不知不觉把自己忘记了,把烦恼忘记了,你好像就是那只老虎在叫啸。忘记烦恼当然就有快乐了。
2.中级快乐状态
《易经》里面讲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黄中通理”,这“个”中实际上是中空,也就是说,我们没有杂念。你没有杂念,你的气血就顺畅了,顺畅以后,美色就会表示在你的四肢,手脚有光泽,肌肉充实。你就有力气,有力气你就能干事,你的事业就兴旺。这是从形体上面说的。另外,事业也包括智力,因为你健康,你有好的心态,你的决策就不会错误。这里还包括环境,道家讲到人的健康、快乐,环境也很重要,许多环境会使人不快乐。所以,它要讲究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协调,就是风水的问题。古代风水典籍90%是道人写出来的,都是讲人跟天地呼应的问题。因为你这个环境好了,比如我这个窗口对着外面这个河流,我看着不心烦,我高兴的时候,那我考虑问题就会周全,而不至于说脑袋一拍,就把一个决定搞成了,不会。会理智的来决策,这也是很重要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发于事业”,它是有多方面的原因起作用的。
达到中级快乐的方法有三条:
性命双修。“命”指的就是我们的形体,“性”指的就是由天而来的气质的总和,当然也包括道德的因素。这是道家很讲究的一个理论问题。
“双修”其实落实到一点上,就是炼内丹功。从内在的自我方面来讲,就是意守丹田,把你的注意力放在肚脐以下一寸三分,然后调整呼吸,先看自己的鼻子,慢慢的深呼吸,进入一个忘我的状态,这就是自我修炼的初级状态。慢慢一步一步向前到能够使得你的灵魂出窍。我们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使得你的意念从自己的脑袋出来,慢慢飞到远处,可以跟远方进行一种交流。这是一种内功。
行善好施则是外功。你不但要修炼自我,还需要积善行德,这也很重要,如果这个功夫没上去,你的内功也不能提高。
建功立业,有的人有也许会觉得你这个道家讲修炼,不问世事,怎么还谈建功立业?其实把个人跟社会隔离开来的不是真道家。你看老子怎么讲?老子有一句话叫“功成而身退”,前提是“功成”。张良是道家的,早期他辅佐刘邦打天下建功立业,到了后来才追随赤松子游。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你年轻,或者一定年龄的时候,在身体好的情况下,你不能离开工作岗位,要建功立业。所以,道家不完全是出世的,道家是既出世,又入世。
有一次《凤凰卫视台》访问我的时候,说坐班族应该怎么办?坐班族每天都面对很多事情,但应该有一段时间来调整自我。譬如每天进入办公室,先用5分钟闭幕养神,把眼睛闭起来,把什么事情先忘记,5分钟以后睁开眼睛开始一天的工作。这就是清洗灰尘,心灵的灰尘清洗掉了,那你就干劲十足,可以面对一天各种复杂的局面。道家还有一句话对我们今天很有启发,他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这是从《庄子》开始到很多典籍都提到了。就是建议大家不要被命运牵着鼻子走,要相信自己的创造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超越,能够克服困难,能够获得成功,树立一种必胜的信心,这才是重要的。
这个阶段有一些很实用的,能使我们真正能够长久快乐的几种方式:
叩齿:每天早上上下叩这个牙齿,不必太讲究是不是叩的很准确。因为我们人的衰老,常常是从牙齿开始,牙齿坏了你花生都吃不了,你就少了一样享受了。另外,小便的时候要叩齿,不要讲话。经常有人在厕所聊天,这样很不好。你在那个时候你必须叩齿,叩紧牙关。为什么呢?因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脏是主的骨。所以,我们叩齿对肾脏是有好处的,是强肾的办法之一,使得你的肾健康,你的功能会健康,会一直延续去。
鸣鼓:每天用手掌桉住耳朵,中指有节奏地敲打后脑的一个穴位,发出一种声响。我刚才说到,节奏对你的健康很重要。你敲一定的节奏,就是使你自己处在一种有序化的生活当中。
艮背:“艮”是《易经》的一个卦,“背”通“北”,北方五行是属水。艮背就是以无用为大用,我们四肢经常用,可是这个背好像没什么用。但是你经常把你的意念守在心脏背后的地方,我们叫大椎穴,想那个地方,意念灌在那个地方,也会使得自己清凉。当然这是因人而异的,我刚才说到了你不能用意太强,要若有若无,也不要太把它当一回事,就是转移注意力,放松而已。
胎息:刚才提到彭祖就懂得胎息。这个胎息有没有这回事?现在很多人有争议。我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例子,1993年我曾经在浙江省拍一部电视片,当地老百姓告诉我有一个老人就懂得胎息。我开始不相信,因为我们要拍电视片,我总要找到确凿的证据。后来我说我们做实验吧,我就拿胶布把我们的驾驶员的鼻子、嘴巴封起来,结果那个身高一米八的大汉被封了2、3分钟就受不了,没法呼吸。后来我们用胶布把老人的嘴巴封紧,过了35分钟他也没事。后来我看到他的喉结上下一直在走动,我以为他坚持不住了,赶快把胶布撕下来。撕下来以后,他活蹦乱跳的,对我说可以继续实验,封8个小时也没问题。说明确有这样的人,能够闭气。古籍里面讲到,三国时期有一位高人叫葛玄,他跟孙权关系非常好,这个人也有很高的胎息功夫。
3.高级快乐
功成身退,心斋坐忘,玉音共鸣。
功成身退这句话很好理解。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
心斋坐忘,是庄子的话,你一退身,你就全心全意的保养自己的身体。他说:“堕肢体,黜聪明”,这个堕是想象自己身体一下子掉下去,不在了。“黜聪明”,就是叫你别去想了,很多日常的事情要放下。“离形去知”,是形体好像离开这个地方了,到很清静的边远的地方去了。“同于大通”,人的健康是因为通,大通就是道,道就是通道,大家可以走的,“同于大通”,就是同于大道,“此谓坐忘”。
他还有一句话叫“心斋”。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人间世》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意思就是说,我们平常是用耳朵听的,现在要收回来,只用心灵来听。再进一步“无听之以心”,我现在连心不听,我听之以气,听我这个呼吸节奏。“耳止于听”,耳是听外面的东西,但是你不能够被它所干扰。“心止于符,气也者”。什么叫气?“虚而待物者也”,听这个气以后,你放松了,内心没有杂念了。他说“惟道集虚”,道怎么来的?你心灵空虚了,道才会来。他说“虚者,心斋也”。“坐忘心斋”是这么来的。这是一看起来好像文字描述很间,但是操作起来是不容易的。
高级快乐就是“至乐无乐”,所谓的“至乐无乐”,就是最高级的快乐是不想快乐,忘记快乐,你不要老是想着我今天要快乐,你把快乐这个问题忘了,你才能真正达到快乐。融于自然,我自己也不存在,我跟大自然完全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就会像鲲鹏展翅,扶摇而直上九万里那个境界了,毛泽东的《念奴娇·鸟儿问答》里也提到这个,鲲鹏是从《庄子·逍遥游》来的。这就是达到快乐。
陈实:感谢詹教授非常深入浅出、精彩的演讲。我稍微总结一下,今天讲道家文化与快乐人生,其实这个落点是在后面,不是向大家介绍道家文化,而是我们从道家文化里面吸收它的优良成分,来建立我们快乐的人生。我的体会有八条,四条是关于我们人生的态度,四条是我们建立快乐人生的方法。
我们要建立快乐的人生,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态度。这个态度是什么呢?
一、尊重生命,关怀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要尊重自己的生命。
二、叫做效法自然。詹教授也讲了,高级的快乐就是要融于自然。
三、无为谦下。无为是什么意思呢?无为不是要你无所作为。在政治上,就是要坚持政策的长期稳定性;在社会上要有一个安定的秩序。从我们的人生角度来讲,无为就是要保持一种宁静的状态。
四、逍遥自乐。也就是说,一个人自己要乐观,心里要乐观。有一次我在医院里面看病,有家说陈教授看你样子好像懂得《易经》,你跟我讲讲风水好不好?我说风水其实很简单,风水就在你身上。他说这怎么理解?我说,你要是快乐,你就一定有风水。你要是不快乐,一天到晚发愁的,肯定没有风水。我受了气也给你一个笑脸,整天乐呵呵,这个人一定有风水。我们心底要快乐,这就是一个态度。
第二,不但要有态度,还得要有方法。怎么去达到这个快乐呢?我觉得重要的是四点:
一、就是詹教授讲的,尊道为德。学习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尤其我们搞写作,有一个方法叫“取法乎上”,就是你要找第一流的,最高的东西去学习,你才能使自己有进步。讲幸福的时候我也讲过,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它是要高于你人体的这些东西,你比如说我的穿衣,我的吃饭,包括谈恋爱,这些都是你身体的东西,但是不是高于你的身体的。高于你身体的那些东西,你的精神生活,你的道德修养,如果在你身上有了这些东西,你一定是个快乐的人生。
二、宁心静气。静坐存想,这些都是宁心静气的方法。比如说詹教授所做的阴式子静坐法,鼻息法。其实很简单,你把眼睛闭上,就好像看见你这个气在你鼻子里面来来回回一样,你数数,数到1000下,你今天就能够安宁下来了。曾国藩每次办公之前,都要把双手放在自己的腿上,先在那个地方静坐一下,把自己心灵宁静一下。这有好处,它不单使你身体处于一种放松状态,更重要的是使你精神能够很宁静的去对待这个世界。西方人讲孤独,中国人讲宁静,我觉得宁静比孤独更好。孤独是什么呢?孤独就像自己是一个狼群,这里是一片森林。宁静是在万众俱嚣之中,我心境如水。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态度。
作息和饮食很重要。詹教授就是一个活例子,他每天准时23:30睡觉,6:00起床,6:00-8:00写作,8:00以后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睡好子午觉。这是很重要的,我敢说今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听众,如果你们睡好子午觉,就是中午11点钟到13:00钟,晚上23:00-1:00,你们肯定红光满面。第二饮食要调节好。他是以素食为主。他快60岁的人了,他的气色,各方面都很好,甚至有一点点道家的味在里边。
最后,要坚持锻炼。这个锻炼不在于你今天玩什么,明天玩什么,关键是这个东西你要坚持。尤其是从道德文化理念来讲,静态动作的坚持,比如刚刚讲的叩齿、艮背,诸如此类的,关键是要坚持到底。我有两位同学老胃病,痛的要死,两年就好了。你能不能坚持是很关键的。
这是我今天听詹教授的课得出的体会。下面按照我们论坛惯例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和詹教授互动。
提问1:詹教授你好,我想提几个问题,第一,道家可以使人快乐,其它的宗教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功能?第二,岭南的道教在历史上也是丰富的,请詹教授给我们岭南道教一个评价。第三,那些算命的人用《易经》算命可靠吗?第五,气功、特异功能有没有科学性?
詹石窗:第一个问题,其它宗教能不能获得快乐,其实你只要对某一种东西有虔诚、专注的信念,你都能够获得快乐。比如说你非常坚定信仰共产主义,你也能获得快乐,你舍生忘死你也能获得快乐。所以,不存在只有道家才可以获得快乐。而是说,获得快乐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境界可能都能够达到,但是方法是有所不同的。道家获得快乐的方法,可能跟其它的宗教有所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其它宗教,或者其它信念不能获得快乐,同样可以获得快乐。
第二个问题关于岭南道教,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开发探讨的文化领域。岭南道教丰富多彩,其中关于丹经派南宗,从张伯端开始传,传到白玉蟾,这个系统留下了大量的文献,最重要的就是《修真十书》里面有好几种都跟岭南有关系。白玉蟾后来在岭南这一带活动,他写了《修道歌》等等都是在岭南完成的。这些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蕴含着自我修行、快乐的资源。
关于占卜的问题。古人一句话,叫做“善易者不占”。实际上他能够达到不占的状态,是因为他对各种事物的了解,他有很多参照系,他有可能做出综合判断,这样的层面他才达到不占。但是,我们看历史资料,你会发现古人他们在很长时间还是要占的,就是从甲骨卜到《易经》的占卜。占卜到底有没有一定的准确性?我想你不能说它100%准确,也不能说它一点都不准确。孙三的占卜100%准确,我是安全不相信,不可能100%的准确。古人他们都不敢这样说,但是今人有人敢说100%准确。但是,它有一定的概率,因为它是根据所谓的天地之书,它的过程还是有一定的概率性。所以,还是可以作为我们生活中遇到困境的一种参考,但是勿要迷进去。我告诫大家别迷信,它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可以给你一种导向,但不是唯一的。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关于气功、特异功能这个问题,就看你对特异功和气功怎么定义。道教有气功这个概念,所谓的气功也不是说它非得要使气从劳宫穴发出来到达掌心不可,那是小说,是传奇。但是,如果你通过某种有形的动作,或者精神的超越,使得你的血脉能够畅通。在这个意义上面来理解气功的作用也未尝不可。我们知道人的情绪肯定会对人的身体发生作用,比如说你生气的暴跳如雷,你的心跳肯定会加速。这说明人的情绪肯定对人的形体会发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你宁心静气,你能够调整自我,你可能就能避免急躁。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形体是有用的,但是不能过度的夸大。
特异功能,也就是说,他比一般人有一种特殊的地方,而不是说他能够上天入地,那是小说化了,我对这个至今存疑,因为我没有看见。虽然文献也记载了,但是我们必须抱着比较审慎的态度,不能够轻信,也不能够说没有,因为它是一个资料在那,有朝一日说不定你能破解背后的奥妙。这个有待后人去研究吧。
陈实:岭南最有影响的是谁?葛洪、三元宫、黄大仙。可以这么讲,岭南地区是道教比较早的,因为葛洪是晋代的。尤其是葛洪的《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里边都有很多包含了我们中国优良文化的成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也把它迷信了。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个问题。
第二,导引,有它实用的成分,因为科学上有些东西没办法解释。我只能说有它实用成分,就好像我在写《抗非总结片》的时候,大家都关心一个问题,就说吸烟是不是可以抗非典。我们问一个护士长,护士长说没有科学道理,但是数据统计是这个样子。导引的问题我们没办法用科学来说,因为科学是讲究实验、工序的。但是,它确实具有实用性,这是肯定的。第二,现在很多导引被人家武学小说化了,一咔就把墙给打通了,一咔就把人打伤了。这叫小说化,小说是什么都能够写的。所以,这个不要信。
至于《易经》八卦,尤其是看相、算命的东西。刚刚詹教授讲了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大家看南怀瑾《易经杂说》里面,他也说“善易者不占”。还有一句话,叫“大易无言”。真正学通了,你是不说的,只有半通的才算命。
詹石窗:刚才这位老先生提到的问题,其实涉及到我们如何评估古代的学术文化。我有一个想法,古人他们在很长时间不可能用近代科学这种立场去评估的,难道他们的生活就很好吗?难道他们就不信佛吗?好像也不是。包括我们现在的现实生活,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讲科学,比如说两个人谈恋爱,难道你用科学方法去评估它,你这个谈恋爱科学不科学,他没有科学可言。审美问题,情人眼里出西施,审美问题也是不能用科学评估的。可以说我们的现实生活有70%、80%不可以用科学来衡量,科学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要打破样样用科学来评判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