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二、道家的历史发展

  道家的历史发展可以分成孕育期、成型期、发展期三个阶段。

  (一)孕育期

  孕育是从伏羲氏那个时候开始的,那是源头。伏羲当年仰观、俯察创立八卦,代表着八个方向,形成了一个图式,奠定了符号学的基础。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系辞下》

  这段话讲到八卦是怎么来的,一个是观天察地,更重要的是“近取诸身”,是从我们自身得到启发。人有男,有女,有阴,有阳,阴阳调和。八卦的作用是“通神明之德”,这个神明也不是指什么神神鬼鬼的东西,而是说有一种很奥妙的东西存在,要去揭示这个而澳妙,“以类万物之情”,就是统括万物变化的情况。

  (二)成型期

  我们是炎黄子孙,但是黄帝这面旗帜是谁举起来的呢?应该说是道家。司马迁《史记》的《五帝本纪》是从黄帝开始的。司马迁为什么这么写呢?实际上司马迁父子都是道家学派,这个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中讲的清清楚楚,讲他父亲的学问是怎么来的,就是是受道家传人黄生的教育。他还学天观之书,道家懂得看天文地理。这就是为什么司马迁的《史记》是从黄帝开始。

  另外,我们查一查古籍就知道,道家的著作讲黄帝讲的最多。《庄子》里面有许多地方谈到黄帝怎么问道。《列子》专门有一个《黄帝篇》,后来这个黄帝的名字在道家经典里面大量出现。道家的经典《正统道藏》是明太祖时期就开始酝酿,正统年间付印,我看了很多个版本,经典名称前面都有黄帝,可见黄帝的旗帜是道家提起来的。这跟儒家的传统不一样,儒家有些地方也提到黄帝,但是其经典的《尚书》是从尧舜开始的。黄帝就是一个道家很重要的代表人物,整个道家的成型从这里开始。当然不是说黄帝开始道家已经完善了,它是逐步完善的。到了老子那个时候,才慢慢成型。

  这个过程当中还经过了许多中间环节,我们如果看道家著作,就可以知道道家并不是像人们所说的,只关心自己,不关心社会。道家著作代表人物都是政治家,例如姜子牙,他著有《太公兵法》,姜子牙是一个辅佐周王打天下宰相级的人物。其实古代的道家人物基本上是帝王师,是为帝出谋划策、最高端的政治家,并不是像过去以前人们说的消极、避世的人物,我们要恢复道家人物的原来面貌。古代的道家人物是政治家,也是养生家。因为他们了解世界、了解宇宙、了解人生,所以他们会有快乐。

  彭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家人物。

  彭祖,名翦,又称籛铿,颛顼玄孙,父亲是吴回,长子陆终。母亲是鬼方(一个小国家)首领之妹女嬇,擅长烹饪野鸡汤,受帝尧赏识,后受封于大彭(今江苏徐州市),是为大彭氏国。

  彭祖非常善于养生,讲到他的养生之道,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参考,或者说借鉴。首先每天起来他会做按摩,坐在那里按摩脸部。人衰老就会出鱼尾纹,所以要按摩眼角。第二条,闭气内息。就是要调整呼吸,从常人急躁的呼吸,变成很细、很长、很深的一种呼吸。所谓的闭气内息,就是不用鼻孔呼吸,而是通过皮肤的毛孔交换气体,达到这种境界。当然这个到底是什么功夫,还值得研究,我个人也不会这种功夫。但是,古文记载了彭祖有这种功夫。另外,据说彭祖活了800岁,《神仙传》说他活了776岁。他能活到这么大年纪,还跟他很注意性生活有关,就是古人说的“房中术”,很注意两性的生活。据说到了商朝的时候,纣王很想向彭祖学习,派了一个宫女叫采女的跟彭祖学习,于是纣王也很长寿。但是纣王是个昏君,怕彭祖把他的事情外传,就想要杀彭祖,彭祖是个有预见性的人,他早就逃走了,不知所踪。《庄子》里面讲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所以说,彭祖也是道家的一个代表人物。

  老子,可以说是整个道家学派理论到了他这里做了总结。老子的《道德经》不是随便从天上掉下来的,他是总结了过去历史文化,是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前人思想文化的结晶。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作《道德经》五千言。

  “周守藏室之史”,是老子的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馆长,还包括要记录帝王的言论,对当时发生的大事记录下来,还要立法。相传孔子到周向老子请教古礼,老子给他传授了一些东西。老子的《道德经》5000言,虽然短,可是言简意赅,很值得一读。这些年来,国际上非常重视《道德经》研究。据我所知,《道德经》译本至少有300种,它是被翻译成为外文最多的古书,比《易经》、《论语》的外语版本都多得多。而且他的印数也很多,仅次于《圣经》。在西方广为流传。

  (三)发展期。

  到了发展期,战国的庄子、列子都是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到了东汉末年,张道陵这个人物值得一说,因为他是道教的创始人,他的天师道是道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继承者和发展者。道教虽是一种宗教,但是鲁迅说过,“中国根底全在道教”。中国人的思维习惯都可以在道教找到根源。

  张道陵是沛国丰人,当时带了两个弟子先到了江西的龙虎山修炼,后来又到了四川大邑县的鹤鸣山,开始收门徒讲经,就讲《道德经》。据说他得到启示,得了道书24种,同时他开始注《道德经》。他的《道德经》注法跟前代韩非或者后面的注法都不一样,他把重点放在如何使生命延续这一点上。所以,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现在经常听到的“学生”。我们说老师和学生。学生的概念在先秦的典籍里是找不到的,就是在张道陵注的《老子想尔注》这本书中第一次出现“学生”的概念。张道陵讲的“学生”是什么意思呢?他不是一般的老师、学生的意义。它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学习生存本领,人生在世,首先你要学会如何活下去;第二个才是学习文化知识。张道陵这个概念到现在我们一直在用,我想就凭这一点,他就是有贡献的。这是关于道教创教的情况。

  一直到现在道家有两大派,一家叫正一道,一家叫全真道。金庸写的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面有一个王重阳,他有七大弟子,那是就属于全真道。正一就是从张道陵创的全真道系统延续下来的。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正一教是以符箓、斋醮为主,就是以画符,符水治病。在张道陵那时候很多病人,瘟疫流行,他怎么给人们治病的呢?病人来了以后,就让他忏悔,然后用符水治病。全真道是从丹鼎派来的。汉朝的魏伯阳写的《周易参同契》,讲练外丹和内丹。到了后来外丹不流行,流行内丹,就是练体内的精气神,这就是全真道的修炼方法。所谓的“全真”就是要把杂质排除掉,达到纯阳或重阳(吕洞宾就叫纯阳子),就是使得自己的身体把病菌都排除掉,把里面的毒素排掉。我们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叫“排毒养颜”,吕洞宾就是排毒养颜的高手。

  这里还要讲一下丹鼎派。道家在医学上有很大贡献,老子《道德经》里面就有很多地方论述疾病是怎么产生的。他说五味令人口爽,就是吃的味道你过份地追求了,可能要生病。后来在《太平经》大量地谈了很多医药学的问题。而且,中医里面被称为药王的基本上是道士,或者是道教的神仙。比如神农,神农赏百草,道家称他是神仙。《周易》里面讲的药王孙思邈也是一位唐朝的道士,很多人知道他是医神,但是不知道他是道士。古代道家的道教就在医药学上,从经络学到医药贡献是很大的。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