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5. 所有的佛教學説,必須符合佛法與戒律,即使是佛經中,也不容許有互相矛盾的内容,假如出現令人懷疑的言論,必須對照檢討佛經裏面的廣泛教義。
    6. 一些宗教的習俗活動或儀式,是正確或錯誤,也必須以佛經中的佛法或戒律為判斷的準則。
    因此,佛教徒信仰佛教就必須研習佛經,等於維護佛教在世間的延續,因爲只要還有人研習佛法,以及在生活中實踐佛教的精神,佛教就還存在世間;但是假如沒有人研習佛經,即使有宗教儀式,也失去了佛教的意義,最終佛教將會是名存實亡。儘管佛經中貫徹了佛陀淨化人心,指引衆生離苦得樂,以至最終達到最高的無上正等正覺境界的法門,但是佛的教言,除了宗教角度的重要性外,佛經還有其他方面的崇高價值,諸如:
    1. 記載了古代印度各國的風俗信仰、文化傳統、天文地理、階層權限、人際社會關係等等歷史資料。
    2. 佛經中的内容,包羅萬象,範圍涵蓋到各種專門的學術,諸如心理學、法律學、統治管理學、社會經濟學、處世哲學……等等。
    3. 對於泰國人來説,研讀梵文,有利增加對泰文的了解,因爲梵文中的很多名詞,都被引用在目前通用的泰文中,也就是說,梵文原來就是泰文中重要的基礎組合部分,但是,到了今天,運用在泰文中的一些梵文名詞,其意義已經不同于在梵文經典中原來的意思。
    因此,研習佛經的重要性,不單是研究佛教,還可獲得歷史、地理、社會、心理學、政治管理、教育、宗教……等等多方面的知識。
    但是令人奇怪與吃驚的是,現在的人反而不知道甚麽是佛法,而且也不重視戒律,甚至有的人認爲,佛法要怎麽說都可以,很多人也分辨不清,甚麽是佛教的教義,甚麽是個別人的見解。因此,要知道佛祖的教導,只有在佛經中,才能找到答案,也真正是除此之外,別無可求。
    儘管每個人都有自由信仰的權利,對於佛祖的教示,相信或不相信,各人有各人的自由,但是爲了公平起見,在對佛祖的教義表示不同意之前,是不是應該對佛的教義先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