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候雪峰崇圣寺 禅宗法眼云门之源
2011年12月06日
福州闽侯的雪峰寺位于闽侯县西北雪峰凤凰山南麓,又名崇圣寺,全名雪峰崇圣禅寺。
一、雪峰寺的历史渊源
雪峰山本名象骨峰,山脉绵亘60余里,距福州77公里,跨闽侯、罗源、古田、闽清四县。雪峰山势峭拔,风景绮丽,绝顶峰海拔800米,享有“闽越神秀”、“琼瑶第一峰”之美称。雪峰山与鼓山、旗山三山鼎峙,环抱福州,被称为福州“三绝”。雪峰寺开山祖师是高僧义存禅师,精通佛理,从者遍布全国,德高望重。禅门五宗,即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中的法眼、云门二宗皆出其门下。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曾问义存:“师住象骨峰有何异?”义存答曰:“山顶暑月,犹有积雪。”王曰:“是山可名雪峰。”由此改名为雪峰。
雪峰寺始建于唐咸通十一年,时称应天雪峰禅院。乾宁元年搬迁到现在的寺址。当时闽王和兰文卿捐了很多财物及田地,修建了大量的佛堂和法堂。据说当时僧侣多达1500余人。宋太平兴国三年改名为雪峰崇圣寺,此名沿用到现在。
在中国佛教历史上,雪峰寺颇有名气。寺院刚落成的时候,已经被称为南方第一丛林。开山祖师义存禅师及其弟子们所创的云门宗和法眼宗影响很大。当时的雪峰寺有三座大雄宝殿、三座禅堂以及七座斋堂,这样的规模在南方是很少见的。
南宋宁宗时,大臣史弥远上奏建议划分禅院的等级,分为五山十刹。十刹是杭州中天竺永祚寺、湖州万寿寺、江宁灵谷寺、苏州报恩光孝寺、奉化雪窦资圣寺、温州龙翔寺、福州崇圣寺、金华宝林寺、苏州云岩寺、天台国清寺。这些寺院在当时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到了明代这五山十刹才被四大名山所代替,而雪峰寺的影响却并未因此减弱。到了清末,雪峰寺与怡山长清寺、鼓山涌泉寺、瑞峰林阳寺及象峰崇福寺并称福州的五大丛林。
雪峰寺依据传统寺刹样式建造,即伽蓝七堂式。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位于中轴线上。后边有法堂,东西两边各有相配的建筑物,后边靠山。其建筑物雕梁画栋,井然有序,规模庞大,景观精致。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法堂、禅堂、客堂、藏经阁、方丈室等。寺内藏有《碛沙藏经》、印度梵文《贝叶经》和整部《频迦藏》8000余卷等珍贵经典。现存的佛堂和寮舍的大部分是在清光绪年间重建的。1000多年来,雪峰寺始终五十年一小修,一百年一大修,所以寺庙、佛像至今保存完好。
如今的雪峰寺经过全面的重修重建,已恢复建筑面积300余亩,现有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天王殿、禅堂、法堂、祖师纪念堂、凯淼塔院、云水堂、韦驮殿、枯木庵、尊客堂、斋堂、方丈楼、钟鼓楼、内外山门等。
雪峰寺大殿内佛像高大,雕刻艺术精湛。有唐代木雕观音坐像两尊,善财、龙女立像各一尊,达摩遗像一尊,甚为珍贵。十八罗汉姿态各异,神采不同,栩栩如生。另有缅甸玉佛,堪称镇寺之宝。法堂右有义存祖师塔。寺附近有磨香石、棋盘石、文殊台、虎迹石、罗汉岩、古镜台、枯木菴、白云堂、无字碑等古迹名胜,以悬崖瀑布尤为壮观。寺外有古柽四株,相传前两株一为闽王种植,一为义存禅师手植;后二株为清光绪年间达本禅师植。寺后有应潮泉,广二、三尺,水仅数寸,而进退深浅应潮变化。
1979年后,中国政府批准崇圣寺为佛教活动的中心点,并为开放而重新翻修。在国内外的信众们的大力支持下,天王殿和大雄宝殿重见天日。此外,山门、法堂、齐堂、鼓楼和钟楼也被修复,在殿堂内,供奉着庄严的佛像。
二、雪峰寺的著名古迹
唐代垂柽
雪峰寺现存义存禅师和闽王分别种植的两株垂柽以及清达本禅师种植的另外两株垂柽,一共四株。
这两株唐代种植的树木已有千年的历史,古木垂下的树枝,在风吹来时恰似扫地的样子。传说,义存禅师圆寂时说:“双柽扫地,石卵开花,我会再来。”石卵指的是在义存祖师塔上面的像鸡蛋的石头,它们经历漫长的岁月,恰如开花的样子。两株垂柽仍在扫地。石卵开花是有价值的遗迹。此种现象也许正是义存禅师趁愿再临东土的征兆,预示佛教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的。
枯木菴是位于在雪峰寺内的蘸月池旁,义存禅师第一次入山时即在此修禅。之所以取名“枯木菴”,是因为菴内一株枯木。此枯木树皮剥落,上端的树梢已经截断,只余木干。树高3.23米,周围7.13米,树腹早已朽,表皮厚约9厘米,坚实异常;枯木南向开一门洞,高2.05米,宽90厘米,门额作半圆形,树腹可容10余人。内壁竖刻三行文字,正书字径12厘米,文曰:“维唐天祐乙丑岁造菴子及作水池约伍千余功于时廉主王大王。”这一树壁雕刻用笔挺拔遒劲,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平且已历千余年,金石家称它为“树腹碑”,是福建雕刻的三大奇物之一,被认为是国内金石史上的奇迹。
难提塔
法堂的后面是难提塔。为义存禅师生前亲自为自己准备的塔。塔的座台用三重莲瓣叠成,是一座八角形的钟形石塔。每面的宽度为1.75米,最上部是环纽的形状。每层都有一些像钟乳的石头,形如鸟蛋,所以又叫卵塔。塔的南面正中有长方形的石碑,上写“义存禅师塔”。塔下为圹室,据《雪峰山志》记,内有铭与序,计二百二十五字,系义存生前自撰、闽王审阅署名的刻石。(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