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草堂寺大雄宝殿(图片来源:资料图)
    唐代时,草堂寺曾改名为“西禅寺”,但旧名仍被沿用。元和年间,唐宪宗敕令重修草堂寺,宗密禅师常在此弘扬佛法,被称为草堂寺的中兴之时。宋朝初,政府对草堂寺进行大规模重修,改称“清凉建福院”,金、元、明时期又改称草堂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鸠摩罗什弟子僧肇被封为“大智圆正圣僧”,草堂寺因此又改名为“圣恩寺”。尽管如此,历代诗文、碑刻和百姓都称草堂寺。清同治年间,寺庙曾毁于战火;光绪七年(1881),草堂寺又被山洪冲毁。1949年前,草堂寺有僧8人,土地一百多亩。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三次对草堂寺进行维修。1984年,由县民政部门移交僧人管理使用。
    草堂寺坐北向南,高大的山门上方挂着赵朴初先生所书“草堂寺”金字横匾。步入院内,松柏、翠竹扶疏,浓荫遮地,花草吐香。沿青砖铺就的林荫道北行,道旁立一座古色古香钟亭,里边挂一口明万历十九年(1591)铸巨钟。与钟亭相对,里边放置着著名的唐宣宗大中九年(855)所刻《唐故圭峰定慧禅师碑》。定慧禅师即唐高僧宗密,华严宗祖师之一。他曾在草堂寺著书讲学,并以习禅称世。再向前行便到了小山门,门正中挂着“草堂古寺”的匾额。小山门两侧便是碑廊。碑廊建于1956年,单据十二间,面积120平方米,成凹字形,面对着大殿,与东西厢房衔接,形成草堂寺的内院。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