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南京狮子岭兜率寺:扫竹劈松山居日夜是修行

2012年02月06日

    去岁盛夏,我在上海成乘法师的引领下,谒拜了南京狮子岭兜率寺。

    兜率寺吸引我的原由,是因为一位老人--圆霖长老。

点击进入下一页

    山路曲折,车在山岭间盘旋,忽然来到开阔处,兜率寺到了。山门是水泥修的,寺额“兜率寺”两旁,留有“佛历二五三九年”和“山僧书”字样。我掐指算了一下,此时为佛历二五五四年,此字应为15年前写上去的。我回头问成乘法师:“‘山僧'是谁?”“我师父圆霖呀!他老家写字绘画,落款都是用这两个字。”山僧,山里的僧人也。我在心里默想着,人已来到寺院的中轴线。山门旁开,可见此寺风水了得,可与普陀山法雨寺有一比。放眼观看,各殿堂星罗棋布,呈扇子型向左右两边伸展,其情景有如宁波阿育王寺。

    藏经楼底下宽敞的厅堂两侧的墙壁上,绘有圆霖长老作的中国四大名山图。壁画,我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见过,彩绘,线条水墨,“山僧”创作的四大名山图也是如此。我因这两天要住在狮子岭,时间宽裕,乃细细逐幅欣赏起来。

    第一幅为《普陀奇观》。因我常住普陀山,对其山形水势谙熟于胸,判定此画为抽象之作,并非实景临摹,可其精神却跃然图上。赏完画,读其题字:“一九八一年八月三十一日《南京日报》载,浙江省普陀山梵音洞上空,是年初夏一日下午出现了半个多世纪罕见之奇景海市蜃楼。据云奇景持续十余分钟之久,游客惊讶不已,叹为仙山琼阁!余独惜未得目睹,自据报导想象绘以记之,题画观音奇观。蜃楼海市本非奇,奇在普陀屡见之。安得高明施妙手,拨开迷雾破群疑。佛历二五三七年秋末。山僧。”

    第二幅为《清凉胜境》。题词为虚云老和尚《五台山》诗:“名山胜概自天开,一万菩萨住五台。积雪千年僧入定,祥云一朵犼初回。奇哉金色清凉界,乐也曼殊智慧才。前后三三是多少?喜师行脚不徒来。佛历二五三七年九月二十四日。山僧。”

    第三幅为《峨眉烟云》。题词参照明代释大圭的《峨眉髙一首奉蜀王令旨题峨眉山图》诗:“峨眉高高插云天,百二十里烟云连。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佛历二五三七年九月写。峨眉记游。山僧。”

    第四幅为《九华秋声》。题词:“一领袈裟遍九华,大士愿力信无涯。名山开基垂千古,苦海常作渡人槎。佛历二五三七年初冬。山僧。”

    晚上,狮子岭寂静得比天上的星星还要高远辽阔。

    成乘法师与我边聊天边喝寺院里自产的清茶。我问他,老和尚的字和画怎么都直接写画在墙上和门柱上?他回答,这也是狮子岭的一大特色。开始时,他老人家也是在宣纸上作画的,装裱后挂在殿堂上。可随着他在画坛上名声日隆,就招来一批批“文盗”,字和画没挂几天就让人偷走,而常住不失一钱一物。经过几番被偷盗丢失,老人家索性不用宣纸了,直接把作品画在墙上。这样他放心,贼也放心。

    圆霖法师俗姓杜,名振山,笔名大雄山人,别号山僧。1916年生于安徽淮北濉溪。少时早慧,并亲近佛教,尤为喜爱书画,闻名乡里。20岁时拜民间画师刘启唐习画。22岁时结交皖北名宿梅雪峰,并参加宿县书画社,曾作《慧可断臂图》,初显慧根。后只身游走名山大川,结交贤达之士,足迹遍历皖、豫、川、鄂诸省,在洛阳师从李荔贤、刘桂林两位画家,画艺益精。后至沪上大南门灵山寺,听讲《妙法莲华经》,受了愿法师感召,顿悟尘缘,心生出家念头。32岁时,到南京狮子岭兜率寺,拜体义法师为师,剃度为僧,法名圆霖。之后,负芨作万里游,得名山大川之灵气,归来以笔墨写心境。与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相友善,其书法取弘一法师笔意,已自成面貌;所作山水画恪守虹翁法,作品一派真气弥漫,法由心出,删繁就简,笔墨线条凝重古拙、灵动相溶,干枯浓淡皆率意自然,色彩朴实无华而境幽意远。

    圆霖长老目睹一些在旅游景区的寺院,遭受大量游客观光带来的负面影响,他在修建寺院过程中,特意把殿堂建得普通一般,旅游含金量不高,有的地方甚至显得破旧。经常有海内外护法来山见此,表示愿意出资帮助重修殿堂,对此老人总是说明不是因为缺乏资金:“这是山中特色,我们又是山野之人,不能搞得太好,能有住的就行了。再说,房子破点就容易看破嘛!”

    老人家的良苦用心,我是能体会到的。旱便所,在全国的大小寺院中我知道的只有2家,即南京狮子岭兜率寺和苏州灵岩山寺。看来灵岩山寺明学老和尚与圆霖老法师的看法是不谋而合的--节俭和艰苦朴素是佛教的传统,太金碧辉煌了,他们从内心无法接受。于是乎,圆霖老法师便拟一幅这样的对联,亲笔写在斋堂门两旁:“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时间到了21世纪的今天,兜率寺常住仍在靠雨水吃饭。在斋堂的后面有一个大蓄水池,池的周边写着各种提示语:“此处水源为本寺唯一饮用水源,请勿在此饮用水源处放生”;“污此水即污自心,净此水即净自心”。

    狮子岭兜率道场,在文革后由圆霖长老率众熏修,渐渐名满天下,兴旺时住众达百余人,念佛堂24小时佛号不断。而他老人家一直过着“素壁淡描三世佛,瓦瓶香浸一枝梅”的生活。在兜率寺的墙壁上,随处可见他的彩绘壁画,最大的一幅是《三千罗汉朝观音》。可这些绝世画作,由于狮子岭地处深山林地,一年四季多雾潮湿,对画作浸害比较大,有的彩绘已经大面积脱落了。如不早点采取保护措施,10年后恐将不复存世。

    圆霖长老纪念堂位于寺院东北向阳山坡上,我去祭拜过两次。“圆公之塔”的两侧,有两行小字:“生于佛历二四五九年九月十七日;佛历二五五二年四月初二日圆寂。”纪念堂庄严肃穆,老人家的塑像端坐在殿堂的正中,凝视前方,冲着我微笑。他在笑什么呢?他的一生没有遗憾,此时已“一句弥陀作大舟”去了,但他在世间留下了一个占地200亩、包括10个大殿的宏伟工程--兜率寺分院龙兴寺。(来源:七塔禅寺 作者:正进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