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独有的壁画艺术——安西千佛洞

2011年06月13日


 

千佛洞洞窟(拍摄:西风瘦马)

    东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群之一。位于今甘肃省安西县桥子乡南35公里峡谷两岸。开凿在峡谷河床两岸断崖上。该处地质稍异于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虽仍属玉门系砾石结构,但质地疏松,且多为黄粘土夹白垩土成份的土质。

    东千佛洞,又名接引寺。在安西,习惯上称榆林窟为西千佛洞,此即为东千佛洞,皆因位置相对而得名。大约开凿于西夏时期,是一个以表现密宗内容为主的佛教石窟群。现存洞窟23个,有壁画、塑像者8窟,东岩3窟,西岩5窟,多为单室窟。形制有长方形中心柱燧道窟、圆形穹窿顶窟、方形平顶窟,其中第2、4、5、7窟均为长方形中心柱窟,尚存部分佛、菩萨塑像,但多为清代重修,唯第4窟西夏高僧像,身着俗装,保存完好。壁画分布四壁,内容可分为五类:经变画、密宗图像、尊像画、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经变有:西方净土变、药师净土变、文殊变、普贤变、涅槃变、水月观音变等;密宗图像有坛城图、密宗曼荼罗(藏密)、十一面观音变、八臂观音变等(汉密或杂密);尊像画有说法图、释迦行道图、禅定佛像、观音像等;装饰图案有窟顶装饰、圆光、背光、边饰等,纹样有莲花、忍冬、百花、卷草、火焰、宝珠等;供养人画像残存西夏供养人画像并西夏文题名。壁画以第2窟保存最为完整。

    两岸的洞窟集中在南北长约200米的范围内,崖面坡度较大,都可以直接沿斜坡进出洞窟。洞窟形制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窟室平面呈长方形,然后由正壁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平面多呈正方形,窟顶为覆斗形顶或穹隆顶;后部平面略呈横长方形,是由正壁两侧向里凿成马蹄形通道(甬道),即后部由左、右甬道和后甬道构成。这类洞窟有第2、4、5、7窟。二是窟室平面略呈正方形或椭圆形,窟顶为穹隆顶或平顶或覆斗形顶,这类洞窟情况不一,如第1窟平面呈椭圆形,第3窟曾有前室,第8窟左右有耳室,第6、9窟情况亦有差异。其余14个残龛因未测绘,形制不明。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