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不同特色的佛教服装文化

2011年07月19日

 

    佛教的服装文化同佛教的教义一样,传入中国之后就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及风情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由于流传的时间之久远,地域之广阔、民族之众多、及风俗民情的不同,地理气候的差异,使佛教服装在各个地区、民族形成各自不同的服装文化。因此,佛教僧人的服装无论从色彩、种类或形式差异等各个不同角度都体现出了佛教服装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资料。
  佛教僧装的历史渊源
  从佛教僧人服装的历史渊源来看,佛教僧侣的服装,根据佛教的制度,仅限于三衣。如果依照佛典,僧侣最初只穿一件“粪扫衣”,即从垃圾堆或坟墓地上捡来的破旧衣服再缝好来穿。这样是为了表示一者可以惜福,二者驱除自己的贪爱之心,有益于增长道心。在印度是热带地区,只穿一件衣服就可以。在佛教称为“袈裟”,即坏色衣,意思是不能用青、黄、赤、白、蓝等正色来制衣。也有的称作“百纳衣”,因为袈裟是用很多的小布块组合而成。后来僧侣逐渐增加,佛制允许僧人接受在家居士的供养,包括衣物等。也就规定了佛教的服装有“三衣”。即“安陀会”俗称五衣,做务时穿。“郁多罗僧”俗称七衣,为入众或听讲时穿。“僧伽黎”俗称祖衣,说法或托钵时穿。就是佛教最早正式规定与一般世俗服装不同的佛教僧侣服装。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由于气候比印度寒冷,风俗习惯也大有不同。因此,佛教僧侣的服装也有很大的改变,数量和种类也有所增加。在中国最初的汉朝的僧人是依师出家,用所依师之姓,也仍然穿俗家的服装,并不是穿印度僧人的袈裟。后来东晋有位道安大师制定《僧伽规范》,规定出家人一律以释迦为姓,并且要求僧人在佛事活动、讲经说法等法会时一律要着袈裟。再加上后来南北朝昙无德等翻译律典之后,僧人依“戒”为师,一切所行以戒律为准则。这样一来中国的僧人不仅有“三衣”,除此之外还有当时汉朝一般人所穿的服装做为内衣,即僧人平常穿的大褂和海青等。与一般俗人不同者只是颜色不同而已,俗人可以用正色,而僧人只能用坏色。故称僧服为“缁衣”。俗语称为“素衣”,成为僧人与俗人的对比。
  到了唐宋以后,随着佛教在中国上层阶级和民间群众的普遍信仰,佛教僧人的服装颜色也就更多的带有世俗性的倾向。唐宋时期的佛教僧服不至于坏色,主要原因在于唐宋以来的朝廷多次赐予高僧大德紫衣、绯衣等。到了元代僧人的服装改变为黄色为主。如元代文士欧阳玄吟道:“比丘原是黑衣郎,当代深仁始赐黄”。这些主要是元代提倡喇嘛教,密宗比较盛行,所以僧人服装倾向于黄色。到了明代对僧人的服装颜色又作了规定,明《礼部志稿》云:“洪武十四年,令凡僧道服色,禅僧茶褐常服、青条、玉色袈裟。讲僧玉色常服,绿条、浅色袈裟。教僧皂色常服,黑条、浅红袈裟。”由此可见,明代僧人的服装可分为禅、讲、教三种差别。到了近代就更加有所改变。
  至于现在僧人的内衣与俗人没有什么区别。外面的长袍保持了汉代的形式,中褂和小褂是由长褂改变而来,为了劳作时的方便而已。唯有袈裟是代表佛教的象征。但现在僧人所着的袈裟也不是印度佛陀时代的固有形式,而是中国化了的。佛教传入韩国、日本之后又有很大的改变。日本僧人的袈裟只用一条布带持在肩膀上,而韩国则有些象中国僧人的袈裟,可只有上半身一半的长,不象中国僧人的袈裟是齐地的。唯有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僧人的袈裟基本上保持了原始佛教的形式。由此可见,佛教僧侣的服装也是随着国界、民族的不同而改变,形成不同特色的佛教服装文化。
  佛教僧装的类别
  如果从佛教僧装的类别上来看的话,可分为袈裟和僧装两大类。袈裟有“五衣”、“七衣”、“大衣”的不同。僧装有“海青”、“大褂”、“中褂”、“小褂”之分。另外还有“僧鞋”、“僧袜”、“僧帽”等也是佛教的服装文化。“五衣”者,梵语叫安陀会,是由五条布一长一短缝制而成,故叫五衣,是僧人平常劳作或就寝时穿用。“七衣”者梵语叫郁多罗僧,是由七条布两长一短缝制而成,故称为七衣,为僧侣礼诵、听讲时所穿用。“大衣”者俗称“祖衣”,为方丈和尚或讲经说法时所穿用。梵语叫僧伽黎,为三衣中最高的一等,故称“大衣”。有上、中、下三品之分,用九条、十一条或十三条两长一短缝制而成的大衣为下品。用十五条、十七条或十九条三长一短缝制而成的大衣为中品。用二十一条、二十三条或二十五条四长一短缝制而成的大衣为上品。三衣在颜色上除大衣红色之外其它七衣和五衣一般用黑色或茶色为主。由于袈裟是用很多小块布条纵横交错,拼作“田”字形,如同田地畦垄,表示僧众为众生的福田,所以袈裟也称做“福田衣”。除此三衣之外还有“僧伽支”和“厥修罗”二衣,总称为五衣。“僧伽支”意译为掩腋衣、覆肩衣。是一种长方形的衣片,袒右肩覆左肩掩腋,可覆盖胸部,长度自左肩至腰下。“厥修罗”意译为  漆衣、下裙,为长方形布片缝合其两端而成。此两种衣多见于喇嘛穿用。除以上五种为佛教僧侣穿用之外,还有一种叫“缦衣”,由一整块布作成,不分条块,为佛教在家信徒受五戒之后所穿用。这种衣不能常穿,只能在做法会或寺院随喜做佛事时才可穿用,是用来求忏悔的衣。所以做叫“礼忏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