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响堂寺塔:北齐高超艺术的代表
2011年10月18日
南响堂石窟地处临水镇纸坊村西北,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南响堂和北响堂,相距约15公里,各有一座砖塔,南响堂离峰峰市区较近。
南响堂砖塔高约三十余米,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内部可攀登,各层出单檐,檐下施斗拱,现存的塔顶为仰莲座形式,座上部分应已非原物,估计原塔刹部分已失。在塔心室的内壁上嵌有一块清嘉庆年间维修此塔的碑刻,称此塔始建于隋开皇年间。从古塔外观看,一、二两层的塔砖风化严重,与上面几层区别明显,应该是清代维修前的旧物。
近旁有殿宇、靠山楼阁、古塔等附属建筑。这里现存大小石窟7座,分上下两层,上层a5座,下层2座,自下而上为华严洞、般若洞、空洞、阿弥陀洞、释迦洞、力士洞和千佛洞。其中华严洞规模最大,高4.9米,宽和深各6.3米,内刻《大方广佛华严经》,故称华严洞。窟内南壁正中上部有阿弥陀佛净土图故事的大型浮雕,南面中心柱上部有释加说法图和佛本生故事浮雕。位于上层的千佛洞,小巧玲珑,保存较好。
北响堂石窟位于和村村东的鼓山天宫峰西坡,共有洞窟9座,从左到右为大业洞、刻经洞、二佛洞、释迎洞、嘉靖洞、无名洞、大佛洞和两个无名洞。其中大佛洞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窟内进深13.3米,宽13米,高11.4米。正面龛本尊是释迦牟尼坐像,通座高5米,造型匀称,庄重敦厚,为响堂石窟中最大的造像。其背浮雕火焰、忍冬纹七条火龙穿插其间,雕刻精巧,装饰华丽,为北齐高超艺术的代表。
南响堂寺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