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开发前的深圳蛇口老街(1979年5月23日摄)。 下图:高楼林立的深圳蛇口工业区(2008年10月10日摄)。
就在全面启动改革的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随着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成立,开放的气息席卷神州大地。敏锐的西方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1984年五一节前夕美国《时代》杂志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成为这一期的封面人物。画面上,这个穿着军大衣的年轻人手拿可口可乐,面露微笑,对新世界和新生活充满期待。
而就在此后不久,中央作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1984年5月4日,中央正式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扩大城市权限和给予外商投资者若干优惠政策,改革现行的某些管理制度,增强城市及企业对外经济活动的活力。
经济学家认为,对外开放既是经济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也是经济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引入国外资源到引入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变,不仅形成了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方位开放格局,而且为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造就了不可逆的历史趋势。而更为深远的意义是,中国开始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姿态,迎来了平稳快速发展。
1984年,第23届夏季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次正式组团参加的一届奥运会,当时金牌榜第四位的成绩让世人惊叹。而更让世人想不到的是,24年之后,在北京的“鸟巢”,中国即首次成功举办奥运会。从体育代表团第一次走出国门到打开国门成功举办盛会,背后的原因就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使我国经济建设得以迅速发展。到1987年,国民收入达到915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378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5820亿元,均达到1983年的两倍,而对外贸易量、吸引外资金额更是增长超过3倍,城乡人均收入也增长了两到三倍。
改革开放的成功得到了国外学者的高度评价。美国洛杉矶太平洋国际政治研究所研究人员齐迈克称:“中国共产党的决策客观上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仅凭这一点,我就要给中国共产党打一个高分。”他认为,中国改革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富有智慧的中国人民不断突破禁区,并把一系列重大措施付诸实施。
这是中国当代经济史上风云激荡的时期,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艰难发轫的年代,由此,中国社会开启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