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雷锋亲友讲述一个真实的雷锋
2012年02月29日
在雷锋22岁的短暂人生中,有18年是在家乡湖南长沙望城县(现望城区)度过的。他是一个历经旧社会苦难的孤儿,他是新中国的第一批少先队员,他是望城县的第一名拖拉机手,他又是爱美喜欢照相留影的时尚青年……
爱美、调皮,喜欢表演,着迷小说和诗歌创作,情窦初开的他还有过一段朦胧的情感。这就是记者在望城县了解到的有血有肉的真实雷锋。
雷锋与童年挚友谢迪安在滚铁圈
苦难童年
五名至亲惨死成为孤儿
“出生后亲眼看着五个亲人相继离去,最后一家六口只剩下他一个,不到7岁就成了孤儿,雷锋后来的爱憎分明也是这段经历决定的”。80岁的雷锋堂哥、湖南雷锋纪念馆原馆长雷孟宣说。
母亲自尽后振作懂事
2月下旬,在长沙市望城区雷锋镇的一片林荫里,记者找到了雷锋故居,这是一座两间半的土砖茅屋,房子是在上世纪60年代在原地基上重修的,而简单的陈设都是雷锋当年使用过的。屋中间的卧室里,只有一张床和一个衣柜。
墙上的介绍写着:雷锋的父亲、哥哥、弟弟先后在这间房子里死去,母亲也是在这间房子里悬梁自尽的。寥寥话语道尽了雷锋童年的苦难。
雷孟宣说,雷锋原名雷正兴,因出生在庚辰年(1940年),乳名叫“庚伢子”,一直到了他离开家乡到鞍钢工作前,才将“雷正兴”改名为“雷锋”。雷家是大地主唐四滚子的佃农,战乱饥困的情况下,爷爷、爸爸和哥哥、弟弟先后病死。雷锋6岁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妈妈张元满两个人。
71岁的谢迪安老人是雷锋幼时如影相随的挚友,既是一个院子里的邻居又是同学,后来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目前是一家企业的董事长。“我亲眼看着他哥哥和妈妈相继离世,尤其是庚伢子妈妈,那个场面我至今印象还很深刻……”谢迪安回忆,那是1947年的中秋节之夜,大伙都到了河边赏月。赏完月正要回屋里睡觉,雷锋妈妈雷一婶却拉着庚伢子进了六叔奶奶的堂屋里,说让庚伢子今晚跟奶奶睡,她有事要回娘家去一下。第二天天刚亮,谢迪安就听见雷锋在自家屋里嚎啕大哭,等大伙冲进房间,就看到雷一婶悬吊在床前的房梁上,已经去世了,“庚伢子一直跪着痛哭,拼命叫妈妈,久久不愿起身”。
“我儿时印象中,雷一婶是非常善良、贤惠、能干的,也很要强,庚伢子的样貌和很多优秀品质都像他妈妈。”谢迪安说,雷一婶特别疼爱儿子,雷锋也十分孝敬母亲,虽然生活很苦,勉强能够维持生计。但是雷一婶却被地主唐四滚子的儿子、唐七恶少一再纠缠,最终选择了离开人世,留下了年少的雷锋。“母亲离去后,庚伢子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没有因为悲痛而消沉,反而很快就振作起来,表现得很懂事和成熟。”
也有淘气捣蛋的童趣
当时的条件十分穷苦,乡亲们本身也吃不饱,“但都很可怜庚伢子,希望他家能留下唯一的血脉,尽力去接济他”。邻居贫苦的六叔奶奶收养了雷锋,因为家贫,婶婶对收养他颇有怨言,雷锋并没有因此计较。六叔奶奶去世后,九叔奶奶继续收养了他。
“其实,雷锋小时候也挺淘气”,话题一转,谢迪安说起他和雷锋小时候的趣事,他们一起捕兔挖笋,下塘玩水、捉鱼捞虾摸螺蛳,上树摘桃砸李、掏鸟窝,到路边菜地里摘地主家的黄瓜,做过不少捣蛋事,“虽然家庭悲惨,但小孩子的乐趣他也有”。
活泼少年
读书刻苦 酷爱文艺热心助人
“现在很多人想不通雷锋为什么会做那么多好事,甚至有个别人存在怀疑。正是因为童年苦难的经历和解放后得到的帮助,雷锋对党、对人民、对社会有着无尽的感恩之情,一直以感恩报恩的情怀去做人做事。”
雷孟宣老人说,1949年8月,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开进了安庆乡,雷锋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翻身后乡长送雷锋上学
在雷锋纪念馆里,用蜡像再现了安庆乡乡长彭德茂送雷锋上学的场景。人力车夫出身的彭德茂是雷锋父亲生前的好友,将雷锋视为亲儿子。1950年夏末,人民政府保送孤儿雷锋到小学免费读书。开学第一天,乡长彭德茂亲自送他上学。“上学是雷锋过去连想也不敢想的事,这一年土改后,县政府分给了他2.4亩地,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后来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雷锋主动把这2.4亩地全部入了社。
小学六年里,除了一段时间在不同学校,雷锋和挚友谢迪安一直是同桌。尽管几十年过去了,少年雷锋的一言一行在谢迪安心中仍难以忘怀。“他总是表现最活跃的,成绩虽不是最好却是最用功的,总是跟我说‘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不刻苦不行’”。当时班里的同学编过一个顺口溜:“小小雷正兴,家里贫又穷,赶路几十里,早到第一名,学习他很好,活动他最行。大家学习他,争做好学生。”
“雷锋是各种活动的积极分子,跳舞、演话剧、打鼓样样精通,还做过旗手、中队委员,不管做什么他都干得很出色,因为勤奋刻苦,也是学校第一批少先队员。”谢迪安说,雷锋有着很强的音乐细胞。“五年级学校新添了两台洋鼓,大家连鼓都没见过,更别提会打鼓了。辅导员现场选拔,谁敲得好就给谁敲”,打鼓讲究的是节奏感,“同学一个个都败下阵来,而雷锋和我却一试就成功了”。
“这不是我俩有啥天分,而是雷锋有个表演皮影戏的堂叔”,在家里这种艺术氛围的熏陶下,两个小孩耳濡目染,在音乐和表演上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他六叔爷爷家里就放着锣鼓,我们常常敲”。雷锋不仅会打鼓、演话剧,还有着一副好听的嗓子,“我时不时都会听到庚伢子在哼着小调”。
雷锋爱美的特点从小就表现出来,他最早的照片上,居然留着当时鲜有的分头小刘海发型,非常时髦个性。
向同学推广普通话
谢迪安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在同辈的长沙人里非常罕见,他归功于是雷锋当年在班上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成果。“五年级时,学校开始开展学普通话活动。长沙人学讲普通话,难度很大,不少人不愿学。雷锋学得很积极,还跟我约定要带头学习,我们俩用普通话交流对话,带动班上其他同学也说普通话。”
雷锋热心助人的品德在那时已经显现,“背小同学过水坝、帮孤寡奶奶砍柴挑水,这些都是确有其事,不是一次两次,是常年都这样做”。有这么一件助人的趣事记在雷锋老师的本上:同班同学朱海涛写字马虎,雷锋经常劝导和帮助他,小朱也没有改正。后来雷锋想了一个好办法,一天早上悄悄用薄纸蒙在朱海涛的作业上面,临摹他的字,再请朱海涛来辨别薄纸上写的字。“朱海涛根本认不出,后来发现原来是自己写的字,觉得十分惭愧,改掉了写字马虎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