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钓鱼中的商业智慧
2011年05月05日
姜子牙,名叫姜尚,子牙是他的字。又因为他的祖先曾经被分封到一个叫吕的地方,古人有以地名为姓的,所以又叫吕尚。 一提起姜子牙,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姜子牙一出手,就钓到了一条大鱼,这就是周族部落的首领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从此,姜子牙就辅佐周文王以及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消灭商朝,建立了周朝。这是人们知道的一般说法。 姜子牙结识周文王的三种说法 但是,姜子牙究竟是怎么结识周文王的?历史上却有不同的说法,司马迁的《史记》就记载了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意思是说,姜子牙曾经穷困潦倒,年纪一大把,头发都熬白了,还没有熬出头,就利用钓鱼的机会,见到了周文王,继而为他所用。 第二种说法是,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就博学多才,曾经在商朝做过官,甚至还在商纣王身边干过,也算是中央干部了。但姜子牙眼见商纣王宠信妲己,荒淫无耻,暴虐无道,朝政黑暗,就愤而辞官,流落江湖,周游列国。可是所到之处,一直也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最后就投奔了周文王。 第三种说法是,姜太公原来是平民百姓,隐居在海边。周文王很能干,也很贤明,引起了商纣王的猜忌,被商纣王抓了起来,囚禁在一个叫羑里的监狱里,一关好几年。有几个江湖豪杰,认为周文王是天下少有的贤明之人,这样被关下去实在可惜,就组成了一个民间的营救班子,策划搭救周文王出狱。这个班子里,就有姜子牙。姜子牙他们搜罗了很多美女财宝,献给商纣王,商纣王龙颜大悦,就把周文王放了出来。从此以后,姜子牙也就追随了周文王。 司马迁在写完了这三种说法之后,紧接着说:“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武师。”(《史记·齐太公世家》)意思是关于姜子牙投奔周文王的说法虽然很多,各种说法也不一样,但他后来担任了周文王、周武王的师傅却是没有问题的。 也就是说,在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关于姜子牙是怎么认识周文王的,至少流传着这样三种说法,究竟哪种说法对呢?司马迁也拿不准,于是,就把它们都照单记录下来了。 那么,在我们看来,这三种说法,哪种说法比较靠谱呢?我个人还是愿意相信“钓鱼”的说法。 这不仅仅因为这种说法地球人都知道,司马迁也把这种说法放在第一位,说明司马迁似乎也认为这种说法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说法更加符合姜子牙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