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
2012年08月15日
作者:辜鸿铭
译者:李晨曦
出版: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
定价:16.80元
【内容简介】
这是一战前后(即五四时期)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其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倡导儒家文明救西论。
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老怪物”辜鸿铭,于1915年出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此书一出,轰动西方,后被译为多种文字。
在《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中,作者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本书出版后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译为德语、法语、日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并多次再版。德国因为本书而掀起数十年的辜鸿铭热。
【作者简介】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清末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他学贯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曾经倒读英文报纸以嘲笑英国人,并讥讽美国人没有文化,他是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和《大学》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的人,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书,被孙中山誉为“中国第一”。他言辞犀利,辩才无碍,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讲儒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交流,讨论世界文化和时事政治,印度圣雄甘地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西方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故宫,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阅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