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戏魂翁偶虹
2011年04月28日
翁偶虹何许人也?现在知道他的人恐怕不多,但《锁麟囊》却是一部知名度很高的传统京剧的经典之作。它的创作者就是翁偶虹先生。这是翁偶虹专为程砚秋所作,后来成了程派的看家戏,很为程砚秋所看重。时至今日,程派几代传人还在经常上演这出戏,或演唱其中的某个片段。2011年6月8日是翁偶虹103年诞辰,瑾以此文纪念这位我们不能忘记的先生。
数代传唱《锁麟囊》
《锁麟囊》的剧本写于1937年,这不是翁偶虹为程砚秋写的第一个剧本。此前,翁偶虹还为程砚秋写了一本《瓮头春》,程砚秋也很喜欢。某一天,他把翁偶虹请到家里,喝着冰镇啤酒,然后婉转地提出,朋友们都说剧本写得不错,也适合他演,但他演出的悲剧实在太多了,《金锁记》、《鸳鸯冢》、《青霜剑》、《文姬归汉》、《荒山泪》、《春闺梦》等,举凡程砚秋的代表作,都是悲剧,因此希望能排一出喜剧,不知道翁先生肯不肯写?翁偶虹开始还有些犹豫,待程砚秋拿出材料,交与他后,他却欣然接受了。
程砚秋交给翁偶虹的材料,就是焦循的那本《剧说》。焦循是清乾嘉时人,此人厌恶官场而迷恋乡野,十余年足迹不入城市,专心致力于著述,有四十余种、三百余卷问世。《剧说》一书,是他“养病家居,经史苦不能读”时的休闲之作。其中有一则引自《只麈谭》的故事,引起了程砚秋的兴趣。故事本身很简单,说的是,一贫一富两个出嫁的女子,偶然在路上相遇,富家女同情贫家女的身世,解囊相赠。十年之后,贫女致富而富女则陷入贫困之中。贫女耿耿思恩,将所赠之囊供于家中,以志不忘。最后两妇相见,感慨今昔,结为儿女亲家。当时就有人说,这个故事如果交给洪升、孔尚任——他们都是清初著名的戏曲家,时人有“南洪北孔”之称——肯定“是一本绝好传奇矣”。
于是,翁偶虹就做了新时代的洪升和孔尚任了。在他手里,这个只有数百字的平庸故事很快演化为一出饶有趣味而又发人深省的喜剧。翁偶虹的编剧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后来他说:“为了写好主要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我试用‘烘云托月法’、‘背面敷粉法’、‘帷灯匣剑法’、‘草蛇灰线法’,期望取得舞台上的效果。”这些与武功秘笈颇为相似的剧作法,究竟如何用于实战之中?也许只有靠专家去研究和解释了。但在程砚秋这里,这个剧本却像一根魔棒,把他的创作潜能完全激发出来。他对翁偶虹说:“您不必顾虑,您随便怎样写,我都能唱。越是长短句,越能憋出新腔来。”翁偶虹是懂得旦角唱法的,他和程砚秋似乎心照不宣:“是不是就像曲子里的垫字衬句一样?不悖于曲牌的规格而活跃了曲牌的姿态!”程砚秋轻轻地拍着手说:“对极了!您既会填词制曲,写戏词还有什么问题。”那些天,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剧本,程砚秋每编出一段新腔,也要唱给翁偶虹听,然后对唱词反复推敲,稍有唱着不合适的字,即对坐相商,字斟句酌,加以改正,直到唱腔全部编定。程砚秋自成流派以来,一般观众都知道,他主要是以唱腔取胜。这一次,即1940年5月,《锁麟囊》首演于上海黄金戏院,程腔之新,程腔之美,还是使观众大为惊叹,他们趋之若鹜,反响十分热烈,赞誉之声鹊起。那时,翁偶虹还在天津,只恨缩地无术,不能一步赶到上海。结果,直到一年之后,程砚秋在北京长安戏院贴演此剧,翁偶虹才有幸观看。
有一个时期,翁偶虹专为程砚秋写戏。早期京剧没有专门的剧作者,常常是由艺人中读过一些书的人捉刀,按照已有的演唱套路攒剧本。由于攒凑剧本的目的只是为了舞台排演,而京剧舞台又是以演员为中心,剧作者并无地位,所以,流传下来的剧目虽然很多,但作者留名的却寥寥无几。
民国以降,风气维新,一些经常出入戏园的文人,或因政治抱负,或为逃避现实,或想改良戏剧,开始与一些当红演员,即名角儿往来结交,为他们编创新戏,改写旧戏。齐如山之于梅兰芳,罗瘿公、金仲荪、翁偶虹之于程砚秋,陈墨香之于荀慧生,清逸居士之于尚小云,都属于这种情况。在这些人当中,齐如山资格最老,翁偶虹年纪最小。翁先生初写剧本时,齐如山已功成名就,完成了梅兰芳赴美演出这件轰动一时的盛举。
在为程砚秋写戏的三个人中,翁偶虹只能忝居末位。罗瘿公、金仲荪都是他的前辈,他当年就职于中华戏曲专科职业学校,金仲荪是继焦菊隐之后的第二任校长,对他也算有知遇之恩;而罗瘿公又是金仲荪多年的诗友,金仲荪二十多年辅佐程砚秋,尽心尽力,就是由于有罗瘿公的临终嘱托。但是,翁偶虹一出《锁麟囊》,后来居上,榜列程派名剧之首,还被剧界尊为经典。
除了《锁麟囊》,翁偶虹陆续还为程砚秋写了《瓮头春》、《女儿心》、《楚宫秋》、《通灵笔》、《裴云裳》和《香妃》等一共7个剧本。不过,在他50年编剧生涯中,这些剧本也只占了他全部创作很少的一部分。有人做过粗略的统计,翁偶虹一生创作、改编的剧本,不会少于130个。据说,无论是剧场还是电视台,在当下经常上演的剧目中,翁剧超过了三分之一。《锁麟囊》就不必说了,其他像《红灯记》、《大闹天宫》、《将相和》、《野猪林》、《响马传》、《生死牌》、《李逵探母》、《周仁献嫂》、《夜奔梁山》、《百鸟朝凤》等,这里也很难一一列举,总之,都是京剧舞台上的传统保留剧目,几十年常演不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