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波折千手观音传入中国
2014年01月14日
关于千手观音的由来,有观音菩萨发大誓愿讫即得千手;化现千手千眼降魔、其千手眼可出千佛及千转轮王之说。后世则结合中国孝道说观音化为妙善公主,舍已身手眼以救父,终得千手千眼,妙善公主事广泛流传民间。
千手观音传入中国经历了一段波折。唐初武德年间,中天竺瞿多提婆携带细毡上画象、结坛手印经本进献高祖,但“太武见而不珍”,结果其僧抑悒而归。
贞观年中又有北天竺婆罗门僧持梵本奉进,唐太宗即敕令智通共梵僧翻译,随即送入内廷,未能流通。智通因而又以阇提、婆伽兄弟传本译成,至高宗永微四年,智通又在总持寺译出千转观音经、清净观音经与观音随心咒。其随心咒法亲得三藏玄奘法师所传,据经后记,“通作此法,观世音菩萨亲自现身”。当时随智通学密法的僧人很多,影响不小。而北天竺苏施伽、常州正勤寺主慧琳、居士李太一是在洛京(洛阳)传千手法的另一派。
武则天时,乌杖那国达摩战陀,在洛京传千手法。据波颇所作经序,“于妙毡上画一千臂菩萨像,并本经咒进上,神皇令宫女绣成,或使匠人画出,流布天下,不堕灵姿”。武则天倡导画绣千手观音像,能不使天下流布吗?
敦煌藏经洞中也偶有北魏剌绣佛画出现,俄国所藏有观音三尊之绣像,可知从北朝至唐一直有绣佛作品出现。
唐梵伽达摩译出《千手经》后,此经像才流行。
现知洛阳龙门石窟的初唐千手像为最早,而敦煌莫高窟的千手经变最为丰富。
千手千眼观音之形象、姿态、持物、印相等变化很多,主要有三面、十一面等等,手臂则有二、四、八、二十五手和四十手诸种,更有密匝如数作成千只手的,如大足石窟中宋代石雕、开封大相国寺、莫高窟元代壁画,皆有观音千手皆现。敦煌千手经变起於盛唐,出现有单、三、十一面及51面等,日本僧人辑成的《秘藏记》中载有廿七面像,而京都法性寺有廿七面观音立像,奈良金峰山寺与兵库清澄寺中有廿七面绢画像。(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