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中国西行取经第一人 比唐僧早200

2015年5月6日

 


 

 65岁出发,历时15年觅得真经

  法显,俗姓龚,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东晋高僧、旅行家、翻译家。除了取经第一人之外,他也堪称是我国留学史上空前的第一人。

  公元399年,法显大师以65岁高龄,历时15年,穿过雪山,越过沙漠,渡过惊涛骇浪的大海……在穷游了近30个国家后,这场求法之旅最终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觅得真经戒律。

  著名作家冯亦同在南京传世名著推荐手册中写道:法显(公元334—420)是中国历史上西行求法的第一人。他于隆安三年(公元399)自长安出发,西渡流沙,越葱岭至天竺,游29国,历尽艰险,赉佛典多种以归。义熙九年(公元413)抵首都建康,住道场寺五年,翻译经论的同时,将十四载取经见闻,融合着佛学智慧,写成了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国记》。此书亦名《法显行传》《佛游天竺记》,全文约万字,对行经诸国山川形势、佛教名胜和宗教活动都有真实记叙,为研究南亚次大陆各国古代史地、交通和风情保存了重要资料。自19世纪以来,先后被译成法、英、日文等,为国际学术界所重视,是世界宗教史、东方文化史和南京对外交流史上的千秋瑰宝。

  相比途中肯定是没有妖魔鬼怪来捣乱的,但自然也没有各路仙人的鼎力相助,不过狂杀暴雨,想必法显大师取经期间所经历的又岂止是九九八十一难。值得庆幸的是,苦中也有乐,游学归来的法显大师在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不但译经,还写出了这篇著名的游记。

  同行者曾有11人,回国只剩法显

  法显这次取经,绝非《西游记》故事中唐僧所受皇帝之命一样。在后世很多研究者看来,《佛国记》书里没有攻略,没有线路,有的只是虔诚而执着的心。

  重读南京寻访团的创立人、80后的李欣说,此前,五胡十六国之乱,法显大师研读国内佛教经典却发现,佛经很多,但西域流传进来的佛经大多都是口头传诵,无文字记述,导致了翻译的错误很多。辗转记录之后,错谬更多,残缺不全;且上层僧侣与官府勾结,欺压下层僧侣;一些僧侣不守佛法,无统一的佛家戒规。法显看到这些情形,十分感慨,便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去求取真经。于是法显从长安出发一路长途跋涉,经过大戈壁、塔克马拉干大沙漠,翻越帕米尔高原,一路同行者曾有十一人之多;经历了千辛万苦,艰难万险,最后回国只剩下法显一人,可以讲不一定比《西游记》里面遇到的各种妖魔鬼怪的苦难少。

  李欣认为,《佛国记》是我国第一本记述了当时中亚、印度和南海诸国山川地貌和风土人情的游记,虽然不到一万字,但在今天仍然是人们研究南亚次大陆诸国古代历史、宗教和风土人情的重要历史文献。

  在今天的雨花台公园的雨花阁内,至今还藏有当年道场寺的古瓦,用来追忆当年法显大师对中国佛教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至今,《佛国记》仍是世人公认的不朽之作,备受各国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的重视,近代有英、法、德等译本。

  译出的《摩诃僧祗律》成为经典

  南京古寺多,其中又以南郊的古寺为最多,成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一个缩影。古往今来,南京的佛寺远远超过诗人笔下的四百八十寺南京古都学会副会长、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王能伟介绍,在高峰时,南京的佛寺达700余所,佛学研究亦相当精深,雨花台一带寺庙更是成了佛经翻译中心。当时建康从事佛经翻译的中心,主要有城南的道场寺和城北的华林园,高座寺、瓦官寺、龙光寺、道林寺、祗洹寺、长干寺和天竹寺也是译经的重要场所。这些寺院大部分集中在城南,以道场寺为首。就在雨花门外。

  王能伟介绍,禅师窟道场寺译经的有一批人。其中法显经30余国到达印度,取得了《摩诃僧祗律》的梵本,后又至狮子国得到《长阿含》、《杂阿含》、《杂藏经》等梵本,于公元412年返回中国。回到建康后,共译经6部,达100多万字。其中《摩诃僧祗律》成为后世研习律学的根本经典。

  然而当记者询问道场寺旧址在何处,王能伟表示,在雨花台以外,但具体在哪,我没有研究,不好说。(江南时报)

 

一部《西游记》,使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很多人却不知道,比唐僧早两百多年还有一位中国历史上去西天取经的第一人,他就是65岁高龄的东晋高僧法显大师。更牛的是,回南京译经的同时他还写下了我国首本记述当时中亚、印度和南海诸国山川地貌和风土人情的游记《佛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