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为移民立碑

2013年12月16日


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

    历时11年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首次调水计划12月10日完成,3400万方超过了2个西湖的长江水自长江下游江苏境内江都泵站引水,通过13级泵站提水北送,经过20多天的输送,顺利输送到山东。补充山东、江苏和安徽输水沿线的城市生活、工业和环境用水,并具备向天津和河北东南部应急供水。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供水范围覆盖江苏、安徽、山东3省的21座地市及其辖内的71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约1亿人。 工程通水后,沿线城市及工业将增加供水量22.34亿立方米;农业增供水量12.65亿立方米,涉及灌溉面积3025万亩;航运船闸增供水量1.02亿立方米。据可研报告测算,东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供水效益达109.5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据统计,前前后后共有16万人为了配合工程进展而搬迁或移民。应当说,南水北调作为世界上最大水利工程,同样带动了一次浩大的移民运动。为此,不仅仅是政府部门还包括几万个家庭以及众多背井离乡的民众,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没有库区群众的理解和“自我牺牲”,没有设计师们的考察规划,没有建设工人的艰苦作业,“南水北调”的梦想不会实现。

    今年7月,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准备搞一个移民纪念碑,为移民立碑。

    中国新闻周刊: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发展一条生态文化旅游带,你是文化方面的专家,对此有什么具体规划?

  于幼军:这个构想,以南水北调中线大型工程景观为依托,把中线一千多公里的山水、古迹、工程景观串成一条蔚为壮观、内涵丰富的风景长廊,建设集景观游览、文化娱乐、城市游憩、生态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带。

  2012年5月,我带领由南水北调办、国家旅游局、文化部有关负责同志和专家组成的调研组,开展了中线旅游带规划编制专题调研。10月,三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纲要》,规划将中线旅游带定位于“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国家生态战略屏障,历史文化富集地和国家级一流旅游目的地”。目前,沿线五省市及中线工程项目法人正在组织实施。

  中国新闻周刊: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如埃及的阿斯旺大坝、美国胡佛大坝等,通过旅游开发均获得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于幼军:三峡收益也不错,每年有几千万的收入吧。但主要问题不在这,主要是沿线省份百姓都做了牺牲和奉献,为修这个工程移民搬迁,以后还要维护,不能光叫沿线的老百姓做牺牲,还要给他们带来效益。规划的实施,将对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就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这样我们就不单是一个水利工程的效益,它还带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成为一个综合的效益。

  这是一个全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它最后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物质遗产,肯定也是一个精神的遗产。比如我们准备搞一个移民纪念碑,为移民立碑,全部移民的名单刻在花岗石上,就像越战后,美国把所有越战阵亡的士兵名字都留下来一样。我们这次不为哪位领导树碑立传,专门为老百姓树碑立传,这个就是精神遗泽。(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