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感恩文化”—访广元市委书记罗强
2011年11月21日
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四川广元市抓住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重建并重的契机,推进文化事业与产业竞相发展,使感恩文化成为市民行为的自觉与城市风骨。近日,在蓉出席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的广元市委书记罗强接受华西都市报专访,畅谈了这方面的感受。
华西都市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中央和省委都相继出台了相关《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对此你有何感悟?
罗强: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及时研究和出台《决定》,既与中央六中全会精神一脉相承,又紧密结合四川实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中央、省委《决定》的出台,必将为加快推进我们地方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特别是为我们广元提出的建设川陕甘结合部文化强市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持。
华西都市报:广元是“5·12”特大地震重灾区,能介绍一下广元灾后文化重建的总体情况吗?
罗强:“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重建并重,突出感恩教育,将文化建设作为惠民乐民的民生工程统筹实施。“公路铁路为文化让路”、“把最好的地段用来给文化安家”就是广元在灾后文化重建中的经验凝结。目前,1624个文化重建项目竣工1510个,占93%,完成投资24.2亿元,占92%;文化网络实现全面覆盖,形成了一批文化园和文化品牌。
可以说,文化重建促进了广元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华西都市报: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你们如何深化传承抗震救灾精神呢?
罗强:青川县枣树村村民自发打出的两条标语“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和“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集中反映出广元乃至整个地震灾区群众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精神与豪迈气概。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我们灾区人民亮剑拼搏,负重前行,共同创造了今天美好新家园。农村老百姓在“致富还贷”中更加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目前,全市已还农房重建贷款24.11亿元,占到期贷款的92%,占总额的65%,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借贷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种诚信体系、道德价值体系建立的问题。
华西都市报:广元感恩教育在国内可谓声名远播,也是灾后文化重建的应有之义?
罗强:省委刘奇葆书记反复强调,“如果我们灾区的群众不懂得感恩,再成功的重建都是失败的”。在灾后重建中,我们大力倡导“感恩文化”,把感恩教育贯穿于重建始终,并作为精神家园重建的重要载体,确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广元人民感恩祖国、感恩党、父母、社会、时代:玉树地震灾区、舟曲抢险、西南地区特大旱灾、川南干旱灾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全市人民都积极响应,紧急行动。特别是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广元民兵作为第一支抵达的外省救援队伍,抢险救人、运送物资,还成功救出灾区唯一一名被掩埋近60小时的幸存者,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