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艳彬:个人发展与企业行业分不开
2011年12月18日
申艳彬,中鸿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国家注册拍卖师。作为一个女拍卖师,她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曾主持过所有类别的标的拍卖,特别是北京奥运资产的拍卖。她认为,个人发展与企业行业分不开。今年12月9日,她在新华网的新华访谈时间里,与网友们一起分享了她的一些经历和感受。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职业不太一样,是一位女性拍卖师。让我们介绍一下,她是申艳彬女士。欢迎您,申女士。
[申艳彬]各位新华网的网友朋友们,我是申艳彬。
[主持人]一听申总这说话就不一样,仿佛我们这里到了一个拍卖会的现场,尤其是我们把道具也借来了,就是申总身边的小锤。女拍卖师,大家在现场见得不是特别多,比例比男性要少很多,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执业的?
[申艳彬]我从事拍卖行业是1996年,成为拍卖师大概是1998年的时候。
[主持人]那您给我们谈谈当初走进这个职业是什么想法?
[申艳彬]走进这个职业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但是有一个大的背景,当时是九十年代,我们国家再次恢复了拍卖行业。早期经济拍卖是从南方兴起来了,九十年代开始,北京和上海有一些艺术品拍卖。那时候拍卖非常少,我记得我们企业成立时,全北京还不到20家,现在光北京市就400多家,全国将近7000家。那时候拍卖是作为经济交流中一个阳春白雪的交易环节。通过这样一个契机就进入了这个行业,并且喜欢上了这个行业。
[主持人]拍卖师是女的,我们前面见到很多男性拍卖师,很多网友没有看到您在拍卖会上的风采。那您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是不是也有关系?
[申艳彬]我个人的发展和我们企业以及企业所在的行业都是分不开的。
[主持人]相信您这十多年的时间,拍卖标的是不是涉及到所有类别?
[申艳彬]对,涉及到所有类别,有些类别还比较特殊。比如我们企业在2008年受北京奥组委的委托,成为北京奥组委资产拍卖的企业,我本人也曾经有幸主持过奥运资产十几场的拍卖会。
[主持人]那您当时荣耀感是不是更强一些?
[申艳彬]是,更多的是体现使命感。之前更多考虑到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能在北京成功的举办北京奥运会,并且能够参与其中,这是我跟我的团队特别特别荣幸、特别特别幸运的一个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想体现一些使命感。但是后来我们没有想到,奥运精神、奥运产业对大家的影响力,包括全国人民对奥运的关注、奥运精神可以说是的一种信仰,形成拍卖会非常盛况空前的场面。
[主持人]哪场最热?
[申艳彬]最热的就是奥运缶的拍卖。奥运开幕时,我们缶的方阵是张艺谋导演设计的。我本人也是从奥运会的开幕式中清楚认识到我们中国古典文化有缶这样一个器具,通过设计和想象力出来那样一个道具,整个开幕式会场非常震撼。奥运缶的拍卖放在了奥运会举办以后,是在2009年的3月份举办的。当时正值北京开两会,在两会休会期间的一天,3月8号,也是妇女节,在靠近长安街的一个场所举行了这个拍卖会,在拍卖会之前我们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出了信息,我们要拍卖这个奥运缶,其实我们当时心里没底,包括领导心里也没有底,会产生什么效应我们并不知道,我们都是摸索着在做。但是整个处置团队策划的非常缜密,不管是从预展环节、招商环节、竞投登记环节,包括组织拍卖会,都非常缜密,最终取得了良好轰动的效果。
[申艳彬]那天拍卖会的时候,整个会场原本有座位能容纳300多人,据我所知,除却一些大型艺术品拍卖会,目前也没有超过200个座位的。之前考虑到参加竞投和参加报名的来自全国各地,以至于世界各地的人比较多,我们是有一些准备的,但事实上,300多个座位不仅坐无虚席,一直到参加竞投,通过严格控制的安检进入会场的有500人,这是我所从事的16年职业中是没有过这么多人数的。我们原计划是50个标的,一个正常拍卖会,有的有竞价,有的没有竞价,甚至里面有一些热门的拍品,一般一个拍品就是几分钟,但是那场拍卖会拍了8个小时40分钟,不仅不吃不喝。我们给一些竞买人发了一些饮料饼干,因为没有想到这么长时间,预期是四五个小时的时间,但是竞买人非常激烈,不仅非常激烈,还特别特别残酷。
[申艳彬]原本奥运缶就是一个道具,事实上叫我们今天看来,它本身的价值,因为这个是属于国有资产,它是经过非常严格的评估的,它本身的物品价值可能才值700块钱,还有一些设计成分在里面。但是当天一只缶最高拍到了8万多,后期拍到了28万多。作为一个道具来讲,作为一个投资人来讲,可能我今天买到了我就要花八九万块钱买一个价值七八百块钱的东西,如果买不到,可能错过的不仅仅是一个作为道具的一个拍品,可能错失的是奥运会的一个伟大见证。由于我们严格限制现场的人数,参与竞买的只允许进一个人,可能要作出决策时要跟场外的人商量,最长的一个标的可能用了48分钟去竞价,整个奥运会这一批标的易价率是4600%多倍。奥运缶的拍卖在中国拍卖史上创造了四个之最:一个是人数最多,井架轮次最多,议价率最高,单品竞价时间最长。其实后期还有人统计,还有一些其他的,但是无从考证,目前我从业十几年来,这四个拍卖史上之最还是奥运缶创造出来的。
[主持人]那你作为当地拍卖师肯定很荣幸。
[申艳彬]是,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我非常骄傲的一段经历。
[主持人]竞买人之所以这么追捧这个奥运缶,正是奥运带给国人太多东西,不仅仅是在北京举行这样一个体育盛会,更是民族强盛的一个展现,所以国人都希望能在这其中有自己的一份记忆,能够永久留存下来,可能就造就了这个道具的价值如此之高。如此以外,还有什么东西您印象比较深?
[申艳彬]我们一共组织了十几场的奥运资产拍卖,涉及到的类别不仅仅是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同时还有奥运媒体村,运动员使用过的家具、车辆以及办公用品。处置这些类别繁多的奥运资产可以看到,我们提倡的人文奥运、绿色奥运,我们真正实现了这一点,小到几百块钱的东西,高到价值更高的东西,都是通过市场化的形式变现了。一方面实行了环保,我们实现了绿色奥运的价值。同时正值奥运会开幕以后,国庆节期间,正是放大假的时候,那时候一共有4万多件家具从奥运媒体村撤离,要进入市场化,实际操作这样一个类别的拍卖会,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还牵扯到实物资产的转移,包括整个从楼上要搬下来,但凡涉及到这项工作环节的,包括一些搬运公司,包括一些存储公司,他们都最大限度的体现了一种精神,那我想这都是奥运精神的影响。我印象很深,同时也很感动的是,奥运村所在北五环,我们挪库是南六环,全部处置团队和三家搬家公司,涉及到这项工作的有200多人,从奥运媒体村楼上搬到楼下,装车,运到南六环,七天七夜,4万多件家具都搬完了,竞买时,这些竞买人特别积极,我们经常看到一对老人家或者一家几口,其实奥运媒体村涉及的家庭很简单,但是它是环保的。家具本身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一家一家参与竞买,而且特别特别真诚,说我们能不能只得到一套,我们就是把这一套东西放在我们家里,这是我们作为北京人的骄傲,这些很多片断和细节都让我非常非常感动。
[主持人]希望您今后有更多经典的拍卖场次。也祝中鸿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发展越来越好。
[申艳彬]谢谢。
[主持人]本次访谈到此结束。再见。(摘自新华网《新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