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国画大师宋雨桂访谈:人应常怀感恩之心

2012年06月17日

    最近,在辽宁抚顺市举办的“一抹春风”画展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不时地对一些参展作品进行点评,他就是当代著名国画大师宋雨桂——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省美术馆馆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记者采访了他。

图为宋雨桂(右)在与台湾著名画家李锡奇先生交流画艺(资料图片)

    宋雨桂1940年出生于山东。小学四年级时,宋雨桂随家人来到望花田屯地区生活,后进入市一中(当时为初级中学)学习,并初露绘画天赋。因为家境贫寒,初中毕业的宋雨桂没有报考上级专业学校继续深造,而是进入抚顺市一家企业。在工作之余,宋雨桂继续钻研绘画艺术,并经常为《抚顺日报》画插图。1959年,宋雨桂的水墨画《劈山》入选东北地区美术作品展览,受到专家好评。1960年,宋雨桂考入鲁迅美术学院。从鲁美毕业后,宋雨桂应征入伍。脱下军装后,他成为一名职业美术工作者。由于对绘画艺术的执著追求,宋雨桂逐渐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国画大师。

    谈起自己成长的经历,宋老多次提及“感恩”一词。“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感念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我今天之所以取得一些成就,就与一些抚顺人对我的帮助密不可分。在一中读书时,除多名美术老师指导我绘画外,美术功底深厚的班主任金道明老师也常常点拨我。金老师离开一中时,还赠送我一本关于绘画艺术的小册子,上面写着:‘宋玉贵(宋雨桂曾用名)同学,希望你将来做一个人民的画家,画出祖国的春天。’金老师这句临别赠言对我影响很大,更坚定了我走绘画这条路的信心。为《抚顺日报》画插图时,我也得到了报社美术编辑的悉心指点。后经抚顺知名画家刘克俭的推荐,我顺利考入鲁美。这些人对于我来说,都是良师益友。”

    近年来,宋雨桂充分发挥自己的名人效应,为繁荣抚顺市文化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0年,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省美术馆和抚顺市在省美术馆共同举办了“激情山水润丹青—抚顺美术作品展”活动。抚顺本土艺术家的笔墨丹青展现了抚顺昨日的荣光和今日的风采。展览结束后,省美术馆又一次性地永久收藏了50余幅抚顺本土艺术家创作的参展作品。每当抚顺美术界举办相关活动时,只要时间允许,宋雨桂都会出席,并指导年轻书画爱好者。谈及这些,宋老谦逊地说:“这些都是抚顺市高度重视文化工作的结果,我只不过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而已,今后我将继续不遗余力地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发展做些事情。”

    谈起抚顺美术发展前景这个话题时,宋老表示,抚顺不乏作画的题材、不乏美术人才队伍,相信在抚顺相关领导的重视下,抚顺美术事业整体水平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现年72岁的宋雨桂仍时常废寝忘食地进行艺术创作。“昨夜我就几乎一宿没有睡,一直在作画,白天事太多了,只能在晚上画了。”他轻描淡写地说。

    虽然宋雨桂的作品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但近年来他的作品却悄然发生着变化。他说:“因为艺术的规律是变者生、僵者死。我这个变是自然的变,不是刻意的变,矫揉造作的变。我现在面临的是如何突破自己。”